糖尿病的中医证治浅析

2024-07-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5073 次 【查看证书


□李万才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较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医对消渴的临证特点、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药、预防调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病因病机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位主要在肺、胃、肾,尤其与肾的关系较为密切。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这3个症状侧重的不同,作为上消、中消、下消的临床分类依据。
    肾为先天之本,禀赋不足,劳欲过度,导致肾阴亏虚是消渴病机中较为关键的因素。肾阴亏虚、水竭火烈,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开合失司,则水谷精微下泄,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尿多甜味。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进而发为消渴;长期过度情志刺激,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常相互影响,故临床“三多”之证常可相互并见。日久易发生多种病变,如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严重者因阴液极度耗损,出现阴竭阳亡之危象。久病入络,又可导致血行不畅,血脉瘀滞。
    如果消渴失治误治,临床又可并发其他多种病证,如肺痨、耳聋等,也可能引发中风或疮疖痈疽。
治疗方法
    消渴的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医学心悟·三消》中记载:“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上消以肺热津伤为主,应用消渴方可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若以胃热炽盛者为主,应用玉女煎可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气阴亏虚者,应用七味白术散可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下消,若是肾阴亏虚者,应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滋阴固肾;阴阳两虚者,应用金匮肾气丸可以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该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等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景岳全书》中记载:“消渴虽有数者之不同,其为病之肇端,则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鲜有也。”这说明消渴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保护胃气,对预防消渴非常重要。人们日常生活应合理饮食,节制饮酒,少食肥甘,调畅情志,适度运动,起居有常,对预防消渴具有积极作用。
    如果已经发病,患者就要注意生活调摄,节制饮食同样有基础治疗作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