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平息心脏“风暴”
2024-09-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28782 次本报讯 (记者丁 玲 通讯员汪俊杰)日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应用创新性交感神经调控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成功救治了河南省首例交感电风暴患者。
半个月前,患者刘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血管闭塞,手术植入2枚心脏支架后症状缓解。
然而,就在出院前的康复期,刘先生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动过速、室颤。医务人员急救予以反复电除颤,但患者不能维持正常心律,情况危急紧急转诊至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
入院后,经完善检查,刘先生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考虑到患者反复室性心律失常(交感电风暴)与心肌梗死后瘢痕形成、心肌缺血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医疗团队立即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维持电解质平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治疗,但交感电风暴仍不能控制。
情况危急,医疗团队随即采用气管插管并深度镇静、床旁超声引导下置入临时起搏电极进行超速起搏等治疗,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较前稍减,但仍间断出现并需要电击转复。刘先生一度陷入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才能挽救生命的困境。
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复杂程度,CCU医疗团队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经过严谨的评估和论证,手术医师借助床旁超声的引导,将利多卡因精准注射到患者星状神经节附近。经过1次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未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次日,医生再次给予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并留置导管将利多卡因持续小剂量输注到星状神经节附近,患者交感电风暴完全控制。
随后,刘先生经过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据介绍,交感电风暴为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果抢救治疗延误,患者可能因顽固性室速、室颤而死亡。常用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性药物治疗、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导管消融、机械循环支持等。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病情无法好转。
交感神经调节治疗包括星状神经节阻滞、胸硬膜外麻醉等。其中,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星状神经节附近,暂时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导,达到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交感电风暴的目的。由于其简便易行、风险低等优点,这一新技术有机会成为交感电风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且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头面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