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

2024-09-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天使之声 浏览:21501 次 


□王珊珊

   颅内占位性病变是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和局部神经功能受损。除胶质瘤外,临床上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脓肿、颅内出血及血肿等。此类病症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等,甚至诱发脑疝,威胁患者生命。
    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55%,其生长呈浸润性,与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明显,往往为多发,不局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恶性程度较高者,瘤体生长较快,病程发展迅速,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而治愈率低。近年来,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胶质瘤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此种治疗方法并发症较多,且易复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还要在术后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并发症引起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对胶质瘤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护理要点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物理疗法、康复指导和出院指导。

病例分析   32岁的患者何某2024年4月因“颈肩部疼痛伴头晕10天”到风湿病科就诊,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额颞岛叶占位病灶;脑MRI扫描未见明确异常;颈椎4-6椎间盘轻度突出。根据检查结果,医生考虑患者为右侧额颞岛叶占位,将患者转入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患者于5月6日上午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了“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及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放术”。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于5月25日办理出院。

病情评估

   在开始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详细评估:
    1.症状评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
    2.体征评估: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颅内压,观察瞳孔、意识变化。
    3.心理评估:给予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及睡眠质量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4.并发症评估:检查患者是否有急性期脑水肿、癫痫、尿崩症、高热、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1.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以及观察瞳孔、意识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因瘤腔出血形成的颅内血肿及脑疝。若患者出现意识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少等表现,提示有可能发生颅内血肿或脑疝,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患者体温上升,往往是由于血性脑脊液的刺激,引起体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这时,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2.全身麻醉清醒后,为患者取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3.术后引流管护理。应注意观察患者头部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引流管是否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以及性状。防止渗出过多颅内积液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同时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4.在卧床期间,应注意患者身体的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
    5.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按时进行尿道口护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拔除导尿管,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用药指导
    1.应严格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限制水盐入量,及时监测电解质,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
    2.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患者癫痫发作,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充分给氧;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时,应给予吸痰处理,避免误吸而导致窒息,必要时可给予强效镇静剂。
    3.胶质瘤术后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点滴营养类药物及止吐药物。
    4.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督促患者及时用药。

   饮食指导
    胶质瘤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均衡膳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病痛,提高治疗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胶质瘤术后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因此,要适量补充一些营养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D、钙、铁等,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2.均衡膳食。应适量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患者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禽肉、鱼类、乳制品、豆制品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食用过于寒冷、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消化系统,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
    3.高纤维食物。胶质瘤患者在饮食中应尽量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高纤维饮食可以改善胶质瘤患者的排便情况,缓解便秘。高纤维食物有玉米、苹果等。
    4.低盐饮食。胶质瘤患者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水潴留,增加肿瘤压力,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
    胶质瘤术后患者一方面忍受着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对疾病认知的缺乏、对脑部恶性肿瘤的惧怕,以及对手术疗效的担心,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可采用鼓励、安慰性语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支持:应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教会患者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每天深呼吸3次~5次、听音乐等;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的重要方法。
    2.认知干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预后及转归,以减少其精神压力,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提高其依从性;向患者介绍本科室胶质瘤术后康复成功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物理疗法
    胶质瘤术后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针对出现的症状,护理人员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中医诊断进行辨证施护。通过火龙罐综合灸进行治疗,并根据恶心与呕吐量表进行评估。火龙罐综合灸治疗为每日一次,取中脘穴等穴位,应用时间为3天,患者的呕吐症状从频繁到一天2次~3次。持续应用火龙罐综合灸,患者无恶心、呕吐,食欲增加,护理效果较为明显。
    患者术后颈肩部仍疼痛,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为患者进行虎符铜砭刮痧治疗两次。治疗后,患者诉说颈肩部疼痛有所缓解。

康复指导

   术后,患者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让患者在有依靠物的情况下站立,如靠墙站立或拄拐杖站立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站立练习等活动。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坐站、上台阶练习,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随着患者情况的改善,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逐渐从依靠站立过渡至无依靠站立,再过渡至步行。对患者上肢的锻炼指导包括各关节的主动练习,通过抓、握等方式,加强对掌指关节活动的练习,促进患者手部功能的康复。同时,要加强对患者语言功能的锻炼。护理人员在查房时,可与患者多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与同病房患者交谈,促进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恢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坐位八段锦的锻炼,协调全身筋骨,促进气血流通,舒缓情志。

出院指导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经过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但仍有复发的可能。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定时复查头颅CT(计算机层析成像)或MRI,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抽搐、不明原因持续高热、肢体乏力、麻木、手术部位发红或者有渗液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用药方面,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尤其是抗癫痫药、脱水药及激素),以免病情加重,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督促患者及时用药。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均衡膳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禁食过于寒冷、刺激性食物,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多食蔬菜、豆类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在运动方面,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休息1个月~3个月后恢复一般体力活动;根据自己的病情、体质和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练习五禽戏和八段锦等),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许多冲撞性、对抗性的体育活动,如打球、跳绳、骑车等不适合胶质瘤患者。此外,胶质瘤患者也不宜开车。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