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的“半个医生”成长记
2025-07-0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22228 次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指导,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医药卫生报社开展的“我家的健康故事”征文活动,经过初审、终审,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本报将陆续刊发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老婆的“半个医生”成长记
□石佳峰
在生活的道路上,健康始终是那束照亮我们前行的光。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健康故事或许各有不同,但是都承载着关爱、成长与责任。在我家,老婆从对医药知识一知半解到成为能应对孩子常见病的“半个医生”,这段历程留给我们很多启示。
孩子刚出生时身体羸弱,感冒、腹泻等如同不期而至的“小风暴”,时不时扰乱我们的生活节奏。每次孩子生病,我们总是焦急地奔向医院。诊室外,排队的“长龙”仿佛没有尽头,孩子在人群中哭闹,我们在焦急中等待。而每次医生询问家里是否有治疗感冒的常备药时,我们只能无奈地摇头。那一刻,我们才深深意识到,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是多么重要。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婆决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她开始查阅各种育儿书籍,关注儿科科普讲座,还在网上认真研究儿童感冒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她的书桌上渐渐堆满了各种医学资料,笔记本上也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知识要点。
起初,面对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和复杂的药理知识,老婆也会感到头疼,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啃下这些“硬骨头”。她会在我下班后,拉着我一起讨论她学到的内容,让我给她讲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有时候,我们为了弄清楚一种药物的适用年龄和剂量,会反复查阅多种资料,直到确认无误。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老婆也非常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每当孩子有一点儿感冒的迹象,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惊慌失措,而是会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她会用体温计准确地测量孩子的体温,记录体温的变化情况。她还会查看孩子的喉咙是否红肿,精神状态如何。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她逐渐能判断孩子感冒的轻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孩子只是轻微的感冒,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老婆会采用物理降温法,用热毛巾给孩子擦拭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孩子散热,再让孩子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她还会根据孩子的症状选择一些食疗方法。比如,当孩子咳嗽时,她会煮冰糖雪梨水给孩子喝;当孩子鼻塞时,她会用热毛巾敷在孩子的鼻根部,缓解孩子的不适。
在用药方面,老婆很谨慎。她会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孩子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她还会注意药物的成分,避免给孩子重复用药。有一次,孩子感冒后咳嗽得比较厉害,家里有两种止咳药。老婆仔细对比了两种药物的成分和说明书后,发现其中一种药物含有孩子已经用过的成分,于是果断选择了另一种更为合适的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婆的努力收到成效,能有条不紊地在家处理孩子较轻的病情。经过她的精心护理和合理用药,孩子感冒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
回顾这段历程,我深感老婆的付出是多么不易。她从一个对医药知识知之甚少的普通妈妈,成长为能够守护孩子健康的“半个医生”,其中的艰辛和汗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她的坚持和努力也让我明白:在守护家人健康时,主动学习基础健康知识和技能十分重要。家庭不应过分依赖医疗机构,要积极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有效地应对常见的健康问题,筑起家庭健康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