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2025-08-0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26588 次 【查看证书


 □孙金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致残率增长最快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帕金森病的症状错综复杂,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运动症状方面,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会让患者原本灵活的身体变得僵硬、迟缓,行走困难,甚至连简单的日常动作都难以完成。在非运动症状方面,睡眠障碍使患者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精神萎靡;嗅觉障碍让患者逐渐失去对气味的感知,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发便秘、尿频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认知和精神障碍则让患者的内心世界充满阴霾,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等情况。
    对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是首选且主要手段,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旦确诊,就应迅速进行治疗。早期治疗如同及时雨,能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剂量滴定”原则是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它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同时避免药物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实现以最小剂量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目标。
    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与用法
    复方左旋多巴
    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也是该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它通过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改善患者的症状。代表药物为美多芭(250毫克/片)和息宁(卡左双多巴缓释片200毫克/片)。由于食物中的蛋白质会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因此复方左旋多巴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减少蛋白质的竞争作用。此外,服用此类药物前30分钟可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5毫克,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提高药物的吸收率。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增强多巴胺的作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代表药物有泰舒达(吡贝地尔50毫克/片)和森福罗(盐酸普拉克索0.25毫克)。泰舒达可明显改善震颤,同时对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也有改善作用。森福罗单独应用对早期患者有改善作用,可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和副作用。此类药物均需餐后服用,并且不要嚼服,以免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的作用是减少脑内多巴胺代谢,延缓运动症状和体征进展。代表药物有盐酸司来吉兰(5毫克/片)和甲磺酸雷沙吉兰(1毫克/片)。它主要用于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特别是早发型或初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起到疾病修饰的作用,推迟运动性相关残障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柯丹(恩他卡朋200毫克)等。此类药物单独应用无效,需要与美多芭或息宁合用才能发挥疗效。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使更多的左旋多巴进入脑内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复方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
    抗胆碱能药
    抗胆碱能药的代表药物是盐酸苯海索(2毫克/片),适用于早期、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对震颤和强直效果好,对运动迟缓疗效差。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者禁用该药,因为该药会加重这些疾病的症状。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对改善多动症也有效。它一般在早饭、午饭后服用,末次服药不能超过16时,以免影响睡眠。
    如果发生药物漏服,如何补救
    由于帕金森病需长期规律服药治疗,因此漏服药物的情况难以避免。为保障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患者需掌握科学的漏服药物处理方法。以下是针对每日两次和每日一次用药方案出现药物漏服的补救建议。若服用的是特殊药物,需遵医嘱处理。
    每日两次用药方案
    以医嘱每日8时和16时给药为例,患者可采用科学补服法与便捷判断法来应对漏服情况。
    1.科学补服法——“时间顺延法”
    若在漏服后发现(如10时发现早间漏服),可采用“时间顺延法”进行补救。补服药物后,需重新调整后续给药时间,保证给药间隔合理。比如,10时补服后,下次给药时间应调整为18时,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保障治疗效果。如果盲目按照原计划时间服药,会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便捷判断法——“1/2间隔原则”
    根据“1/2间隔原则”,可快速判定是否需要补服。若漏服发现时间≤原定给药间隔的1/2(如12时前发现8时漏服),应立即补服常规剂量,后续给药维持原时间及剂量不变,确保药物持续发挥疗效。若漏服发现时间>间隔1/2(如12时后),则跳过当次剂量,按原计划执行后续给药。这是因为如果漏服时间过长,再次补服会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而跳过当次剂量,按原计划执行后续给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
    每日一次用药方案:即时补服,避免过量
    若采用的是每日一次的用药方案,一旦发现漏服,应在当日立即补服常规剂量,次日恢复正常的给药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禁止次日剂量加倍服用,以免因药物剂量突然增加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特殊情况下需遵医嘱用药,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不良反应风险,不能一概而论。
    上述处理原则主要适用于常规治疗药物。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如抗凝剂、免疫抑制剂等,由于其作用机制特殊、不良反应风险较高,漏服后的处理方式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因为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更加精确的剂量控制和监测,任何不当处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为更好地规范用药行为,确保治疗效果,建议患者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用药提醒系统。可以使用手机闹钟、日历提醒等工具,设置固定的服药提醒时间,也可以让家人或朋友帮忙,提醒自己按时服药。养成按时服药的好习惯,才能让药物治疗发挥最大的效果,助力早日康复。
    (作者供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运动障碍性疾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