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久咳不愈 警惕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025-08-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22731 次 【查看证书

□黄晓冬

    “孩子咳嗽已经1个月了,吃了止咳药和抗生素都不见好转,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众多家长在儿科门诊时常见的困惑。

    当孩子出现持续4周以上的慢性咳嗽,并且伴有鼻塞、夜间咳嗽加剧等症状时,需要高度警惕一种常被忽略的疾病——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称作鼻后滴漏综合征。它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症状与普通咳嗽相似,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什么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易混淆的疾病有哪些?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指的是因鼻腔、鼻窦、咽喉等上气道结构出现炎症或功能异常,致使分泌物反流至咽喉部或气管,刺激咳嗽感受器,进而引发慢性咳嗽。和普通感冒引发的急性咳嗽不同,此类咳嗽通常会持续4周以上,并且常规止咳治疗的效果欠佳。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常与其他疾病出现症状重叠的情况。

    与哮喘相比,哮喘会伴有喘息、气促的症状,在运动或接触过敏原后咳嗽会加重;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发的咳嗽与体位相关,躺下时症状较重,坐起后症状减轻。

    与过敏性咳嗽相比,过敏性咳嗽多表现为干咳,在接触过敏原时发作;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则伴有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以及清嗓子、揉鼻子等表现。

    与百日咳相比,百日咳多呈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吼声,病程更长,且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区别较为明显。

    孩子咳嗽时的特殊信号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发的咳嗽具有显著特点,家长可以依据以下信号进行初步判断。

    在咳嗽的时间方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发的咳嗽多在晨起或夜间入睡时加剧。这是由于平躺状态下,鼻后滴漏的分泌物更易刺激咽喉。孩子在白天活动时,咳嗽症状会有所减轻。

    除咳嗽外,孩子通常伴有鼻塞、打喷嚏、揉鼻子、揉眼睛等症状。

    若鼻窦炎较为严重,还可能出现头痛、面部胀痛等情况。咳嗽时可能伴有白色或淡黄色痰液。若痰液呈黄绿色,则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哪些原因会引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引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原因大多与上气道结构的炎症或功能异常有关。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鼻黏膜,致使分泌物增多并倒流,进而引发咳嗽。鼻窦炎同样不可小觑,细菌或病毒感染会使鼻窦产生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经后鼻道流入咽部,持续刺激咳嗽中枢。当腺样体肥大时,增生组织会阻塞后鼻孔,阻碍分泌物引流,同时其自身的炎症也会诱发咳嗽。

    如何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需要结合症状、病史以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医生先详细地询问病史,包括咳嗽的持续时长、发作特征、伴随症状,以及是否有过敏史、鼻炎或鼻窦炎病史等情况。随后,医生会开展体格检查,着重查看鼻腔是否存在分泌物、鼻甲是否肿大、咽部是否有黏液附着等。必要时,医生会要求进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需有针对性地解决病因,同时缓解症状。若该病由过敏性鼻炎引发,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以减轻黏膜炎症,同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缓解鼻痒、打喷嚏等不适症状。

    对于鼻窦炎相关病例,当存在细菌感染时,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并联合鼻腔冲洗,以清除脓性分泌物,促进鼻窦引流。

    针对腺样体肥大患者,若气道阻塞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需在评估后进行手术切除。

    若该病由咽喉部炎症引发,可采用局部雾化治疗或使用含漱液。

    家庭护理要点

    当孩子患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时,家庭护理需着重减少上气道刺激、促进分泌物排出。

    家长应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为孩子冲洗鼻腔1~2次,以帮助清除黏液和过敏原。冲洗时要确保姿势正确,避免孩子发生呛咳。

    使用加湿器,使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同时要定期除尘除螨,让孩子避开花粉、烟雾等刺激物。

    鼓励孩子多喝温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让孩子食用辛辣、过甜的食物。

    若孩子存在打鼾或张口呼吸的情况,在孩子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其上半身,以帮助孩子改善呼吸通畅度。密切观察孩子咳嗽及鼻部症状的变化,并记录发作规律,以供医生参考。

    孩子久咳不愈并非小事,家长切不可盲目给孩子服用止咳药,而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针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孩子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健康。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珠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