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汤里的养生智慧
2025-08-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健康促进 浏览:17894 次 【查看证书】
□秦婷婷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进入三伏天,热浪席卷之时,冷饮与空调成了不少人的避暑选择。但在一些地方,人们却围坐畅饮热腾腾的羊肉汤,即便大汗淋漓仍觉畅快。这种看似“反常识”的行为,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中医养生智慧。
三伏天,人体的“内忧外患”
从中医视角看,三伏天阳气最盛,却也是身体易失衡的阶段,人体会出现特殊生理变化。“阳浮于外,阴盛于内”是典型状态。高温下人体阳气浮于体表以散热,导致脏腑阳气反而相对亏虚,如同地表滚烫而井水寒凉,体表虽热,体内(尤其是脾胃)阳气却不足。暑湿之气易侵袭人体。三伏天高温高湿,暑湿邪气黏腻重浊,会阻碍脾胃运化,引发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加上人们贪凉饮冷、久居空调房,更会损伤脾胃阳气,使寒湿内生。同时,高温加速新陈代谢,能量消耗大,出汗多导致津液流失,易出现精神萎靡、乏力头晕。
羊肉汤,三伏天的“天然补品”
中医认为,羊肉汤在三伏天饮用,有独特养生功效。
温补阳气,调和阴阳 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经,能温补阳气。《本草纲目》记载其“暖中补虚,补中益气”。三伏天脏腑阳气不足,喝羊肉汤可补充阳气,平衡阴阳,增强抵抗力,抵御外邪。
健脾开胃,促进运化 脾胃是“后天之本”,三伏天其功能易受暑湿和寒凉影响而减弱。羊肉入脾经,能温中健脾,改善脾胃虚寒,也可刺激脾胃运化,助力消化吸收,为身体供能。
散寒除湿,排出湿邪 羊肉汤温热,能驱散体内寒湿。三伏天的湿邪常与寒邪相搏成寒湿,滞留体内致身体沉重、关节酸痛。喝羊肉汤出汗时,可带走寒湿,对长期受寒湿困扰者是“顺势调理”之法。
益气养血,补充能量 羊肉营养丰富,能益气养血。三伏天能量消耗大,气血易亏虚,羊肉汤可补充营养,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等气血不足症状。
适合人群
阳气不足者 阳气不足者,平时怕冷,夏天也不喜空调,手足不温。三伏天喝羊肉汤可补阳气,改善怕冷症状。
脾胃虚寒者 脾胃虚寒者,过食生冷易腹部不适,且食欲不振。喝羊肉汤能温中健脾,增强消化。
体内有寒湿者 体内有寒湿者,身体沉重、乏力、关节酸痛,常伴舌苔白腻。喝羊肉汤可借温热和发汗排出寒湿,使身体轻松。
禁忌人群
体质偏热者 体质偏热者,易上火,有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喝羊肉汤会加重燥热症状,不利健康。
湿热体质者 湿热体质者,口苦口臭、大便黏滞、舌苔黄腻,喝羊肉汤会加重湿热,加剧不适。
感冒发热者 感冒发热者,正邪相争,需要清热解表,喝羊肉汤可能加重发热症状,延缓恢复。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 羊肉嘌呤含量较高,易产生尿酸,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喝羊肉汤会使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急性病患者 急性肠炎、胰腺炎等(尤其发作期)患者,消化功能弱,羊肉汤的脂肪和蛋白质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恢复。
注意事项
熬汤少放辛辣调料,采用清炖,去除浮沫油脂,使羊肉汤清淡易消化;可搭配萝卜、冬瓜、马蹄等性凉的食材,中和羊肉的温热,丰富口感营养;要控制食用量,以免阳气过盛上火。
三伏天喝羊肉汤是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的体现,是古人的养生智慧。但是,只有科学饮用羊肉汤,才能发挥其功效,健康度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