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禁忌证知多少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4785 次 【查看证书】
□胡波
中医推拿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疲劳、调理气血的作用。但是,它并非人人适宜、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放松项目”,而是具有严格适应证和禁忌证的专业医疗操作。若忽视个体差异,盲目推拿,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病情、引发损伤。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皮肤与软组织异常人群,禁止进行推拿。中医推拿依赖手法对体表的作用,若皮肤存在破损、感染或病变,如烫伤、烧伤创面未愈合,湿疹、疱疹等皮肤病,以及皮肤溃疡、化脓性感染等情况,推拿时的外力摩擦和按压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感染扩散,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此外,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急性期、韧带撕裂未固定)的人群,推拿可能会使损伤部位出血、水肿加剧,延长恢复时间,甚至留下慢性疼痛隐患。
骨骼与关节疾病患者能否推拿,需要谨慎评估。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密度降低者,骨骼脆性增加,推拿时若手法过重或力度控制不当,极易引发骨折,甚至可能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等严重后果。患有骨肿瘤、骨结核的患者,推拿的外力作用可能刺激病灶扩散、破坏骨质结构,从而加重病情。此外,关节脱位、骨折未愈合、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随神经压迫导致下肢麻木、无力)患者,不能推拿,避免造成关节二次损伤或神经压迫加剧。
特殊生理状态人群,严格遵循禁忌证。孕妇是推拿的重点禁忌证人群,尤其是孕早期(前3个月)和孕晚期(后3个月),腹部、腰骶部及某些特定穴位(如合谷穴、三阴交穴)的推拿刺激,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即使是孕中期,孕妇也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仅针对肩颈、腿部等非关键部位进行轻柔按摩,且需要避开一切可能影响胎儿稳定的手法。月经期女性也需要谨慎,若月经量较大,推拿可能促进盆腔充血,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患有严重痛经且病因未明确者,盲目推拿可能掩盖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从而延误治疗。
急性病与基础病严重人群,优先治疗原发性疾病。处于急性病发作期的人群,如急性肠胃炎伴随剧烈呕吐、腹泻,急性阑尾炎引发的转移性腹痛,以及感冒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推拿可能干扰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甚至加重症状。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恢复期、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的人群,推拿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此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推拿可能引发皮下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内脏出血。
意识与精神异常人群,避免推拿。对于意识不清、昏迷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发作期、严重认知障碍)的人群,无法准确表达身体感受,推拿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如疼痛、头晕),难以及时反馈,可能导致手法力度失控,引发损伤。同时,这类人群可能存在不配合行为,增加推拿操作的风险。
总之,只有科学认识推拿的禁忌证,才能在享受其益处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身体安全。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慢性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