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居家护理方法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5673 次 【查看证书】
□李静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精神障碍,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淡漠等。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如何科学应对患者的幻觉与妄想,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理解症状本质并掌握沟通技巧是居家护理的基础。幻觉(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影像)和妄想(如被迫害感、夸大自我能力)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源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感知与认知异常。护理者要明确其症状不是患者可以控制的,患者无法通过“意志力”消除幻觉或妄想,指责或说教只会加剧对抗。患者家属要帮助患者避免卷入症状逻辑,例如当患者声称“邻居在监视我”时,不要争论“邻居没有监视”,可以回应:“你感到被监视,这让你很不安,对吗?”区分症状与行为,允许患者表达主观体验,对伴随危险行为(如因妄想攻击他人)的患者需要明确安全底线,如“你可以有你的想法,但伤害他人是不被允许的”。沟通时可以使用双重倾听法:第一层倾听是回应情绪,如患者因幻听而烦躁时,可以说“那种声音让你很痛苦,我很理解”;第二层倾听是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关注现实,如“我们一起去阳台看看你种的花,好吗?”。同时,护理者要避免否定性语言,不用“你听到的声音都是假的”这类语言表述,改用“我无法听到那些声音,但是我知道它们对你很真实”;还可以与患者约定一个“安全词”(如香蕉等),当症状加重时,患者说出该词即代表需要立即帮助。
做好环境调整与日常护理,能为患者营造稳定的康复环境。视觉影响:避免镜面等可能引发幻觉的反射面,移除房间内杂乱物品,减少视觉干扰,在患者活动区域贴上日历、挂上时钟,从而强化时间与空间认知。听觉干预:可以使用白噪音器或轻音乐掩盖幻听,要避免突然的声响,若患者因幻听拒绝独处,可以准备分体式耳机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在房间一角布置柔软的靠垫、安抚玩具等,建立“安全角落”。当患者因症状焦虑时,可以在此处通过深呼吸、挤压玩具等方式缓解症状。在日常护理中,需要制定固定日程表,涵盖起床、服药、用餐、休闲时间,用视觉提示卡辅助记忆,避免日间长时间睡眠而加重幻觉。药物管理上,可以使用分药盒提前准备好一周的药物,并设置闹钟提醒服药时间。同时,要鼓励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适度运动(如散步、练瑜伽)可以释放精神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让患者参与简单的家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构建支持系统并明确护理目标是患者长期康复的保障。护理者要重视定期复诊与记录:使用症状日记记录幻觉的发作频率、妄想内容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复诊前与患者共同整理问题清单,提高沟通效率。患者家属可以参加精神分裂症支持小组,学习应对技巧,缓解自身焦虑,必要时接受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沟通模式。制定危机预案:护理者要与医生、社区精神卫生中心建立联系,提前了解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移除家中危险物品(如刀具、绳索)。同时,要尊重患者隐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居家护理目标不是消除症状,而是帮助患者学会与症状共处,重建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