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治疗与预防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5451 次 【查看证书】
□丁伟娜
“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晚上看灯总觉得有光圈”“看东西颜色好像也变浅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会出现这些视力问题,而这很可能是白内障发出的信号。作为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虽然会给眼睛蒙上“雾霾”,但是并非无法治疗,科学认识与及时干预能帮助患者康复。
白内障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晶状体老化、混浊的渐进过程,多种因素还会加速其症状发展。眼睛里的晶状体如同相机镜头,原本透明且富有弹性,能通过调节形状聚焦光线,看清远近物体。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会逐渐变性、凝固,就像透明的鸡蛋清受热后慢慢变白、变硬,这便是白内障的形成过程。除了年龄因素外,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如户外工作不注意防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眼睛外伤、遗传因素,以及长期吸烟、酗酒、营养不良等,都可能成为白内障的发病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白内障并非只有老年人患病,年轻人也可能因外伤、高度近视等原因出现早发性白内障。
不少人对白内障存在认知误区,而手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晶状体选择关乎手术治疗效果。有一些人存在“白内障,要等到完全看不见东西了才能做手术”的观念,这是医疗技术有限时的旧认知。如今,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只要白内障影响到正常生活、工作(如看报纸需要拿得很远、过马路看不清红绿灯),就可以进行手术。还有人担心手术风险大、术后会复发等原因,实际上白内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仅两三毫米,手术时间一般在10分钟~20分钟,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复发率极较低。人工晶状体种类多样,有能矫正近视、远视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也有可以同时满足看远、中、近需求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还有能矫正散光的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视力情况和眼部条件,推荐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预防白内障,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降低发病风险。首先,做好防晒,在外出时戴上太阳镜或宽边帽子,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其次,控制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损害晶状体。最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戒烟限酒,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的食物,延缓晶状体老化。同时,避免眼睛外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白内障虽然会让视力陷入“雾霾”,但是只要科学认识、积极应对,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科学预防,就能驱散这层“雾霾”,重见清晰世界。别让模糊视力影响生活质量,当发现视力异常时,患者要及时就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