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与护理策略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2949 次 【查看证书


□苏珊珊

心力衰竭在老年群体中属于高发慢性病,而容量管理是这类患者日常护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脏功能逐渐减退,身体调节体液平衡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多余液体容易在体内积聚,从而引发下肢水肿、呼吸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掌握科学的容量管理方法与护理要点,对维持老年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身体不适有重要作用。
饮食调节与饮水管理是容量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饮食上,控制盐的摄入量是首要任务,钠元素会促使身体储存更多水分,加重心脏工作负担。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5克以内,同时需要警惕“隐形盐”——酱油、豆瓣酱等调味品,咸菜、豆腐乳等腌制食品,以及香肠、火腿等肉类加工制品,均含有较高的钠含量。购买包装食品时,可以查看营养成分表,优先选择每100克钠含量低于300毫克的产品。烹饪时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少用煎、炸方式,避免使用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可以使用葱、姜、蒜、醋、香草等天然食材提升食物味道,减少对含钠调味品的依赖。在饮水管理方面,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严格限水,一般来说,若患者无明显水肿、每天尿量正常(1000毫升~1500毫升),每天总液体摄入量(含粥、汤、水果中的水分)可以控制在1500毫升~2000毫升。若患者下肢明显肿胀、尿量减少,或者医生有明确医嘱,就需要适当减少饮水量。饮水时建议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患者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导致心脏短时间内负荷骤增。
体重监测是及时发现容量异常的简便有效方法,老年患者需要养成规律监测的习惯。最佳测量时间为清晨空腹、排便后,穿着轻薄且固定的衣物,使用同一台校准后的体重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若一两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千克以上,或一周内体重累计增加超3千克,可能意味着体内已有液体蓄积,需要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以便尽早调整护理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适度运动与药物治疗是容量管理的重要支撑,需要兼顾安全性与规范性。在病情稳定期,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操等低强度运动,初始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分钟~15分钟,之后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以运动后无胸闷、气短、乏力等不适为宜。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在药物治疗方面,老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服药,尤其是利尿剂等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液体的药物,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在服药期间,患者要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定期监测电解质(如血钾),避免因药物作用导致电解质紊乱。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留意身体变化,除水肿、体重异常外,若出现夜间平卧时呼吸困难、咳嗽伴泡沫痰、精神萎靡等情况,可能是容量失衡或病情变化的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总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需要贯穿饮食、饮水、体重监测、活动与用药等多个维度。只有科学落实各项护理要点,才能有效维持体液平衡,减轻心脏负担,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码头镇卫生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