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前后的科学护理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21988 次 【查看证书

□徐玉梅

    疫苗宛如守护儿童健康的“生物盾牌”,其防护效果既依赖于疫苗本身的质量,更与接种前后的科学护理息息相关。从接种前的周全准备到接种时的密切配合,再到接种后的悉心照料,每一个环节都是确保疫苗发挥最大功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

    接种疫苗前的护理准备。家长需提前为孩子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孩子近期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急性病症,以及是否处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期。这些症状均可能影响接种时机。对于有过敏史的孩子,家长要明确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原。无论是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还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都可能与疫苗成分存在交叉反应风险。

    此外,接种疫苗前一天,家长应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孩子过度疲劳;接种当天,让孩子穿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暴露接种部位(例如上臂外侧三角肌)。对于已经具备沟通能力的幼儿,可以借助绘本、玩具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使用“打针会疼”“不听话就打针”等话语,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可将其替换成“你很勇敢”等积极的引导话术。

    接种疫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接种时,家长要固定好孩子的身体,特别是婴幼儿,防止其因挣扎导致注射部位偏移或针头脱落。若孩子哭闹得厉害,可暂停片刻,通过使用安抚奶嘴或轻声哼唱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继续接种。

    接种疫苗后的护理观察。接种完成后,家长可用无菌棉签轻压针眼处3分钟~5分钟止血。按照规定,接种后需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这是因为严重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半小时内。留观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离开接种点后,24小时内要保证孩子接种部位清洁干燥;给孩子穿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洗澡时过度搓揉接种部位,以防感染。

    接种疫苗后的饮食与活动也需格外注意。接种后1天~2天内,家长宜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易过敏的食物;可多给孩子喝温开水,促进身体代谢。同时,避免让孩子进行剧烈运动。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热、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等轻微反应,这是免疫系统启动的正常表现,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接种疫苗后,若孩子发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

    特殊情况的护理应对。若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出现持续高热达3天以上、接种部位化脓或破溃、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对于需要多次接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若某次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下次接种前务必告知医生,由专业人员评估是否继续接种。

    疫苗接种的护理工作看似是微不足道的操作,实则是科学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环节。将科学护理贯穿于疫苗接种的全过程,能使这小小的针剂充分发挥其防护功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固防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广饶县乐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