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管里的“大作为”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16747 次 

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李佳仪

   到医院就诊时,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介入科却常被蒙上一层“神秘感”——不少患者曾被告知“你的病可以做介入治疗”,却始终困惑: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治疗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介入放射学传入我国,这门融合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的新兴学科,迅速开启了微创诊疗的新篇章。作为全国较早成立的介入专科之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二附院)介入科30多年来在“针”尖上深耕细作,以一根导管、一枚导丝为武器,在微创领域开辟了一条守护百姓健康的便捷之路。
精准对接临床需求
一根导管“治遍”全身
    “介入科的治疗范围几乎涵盖全身,除了心脏。”郑大二附院介入科主任许立国的一句话,道破了该科室的“全能性”。
    与传统的“开腹开胸”手术相比,介入医生利用一根纤细的导管和一枚精确的导丝,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设备的实时引导下,能够深入人体病灶,完成肿瘤消融、血管疏通、止血等复杂操作。如今,由于其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介入科已从过去的“幕后辅助”走向临床“台前”,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核心诊疗支柱之一。
    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介入治疗的主要工具分为3类。一是血管介入技术,专注于解决血管“堵”与“破”的问题,如冠心病患者的支架植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取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球囊扩张,以及动脉瘤的栓塞修复,这些都可通过导管沿血管路径精确完成,避免了大手术的创伤。二是非血管介入技术,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或超声引导下,使用射频、微波能量消除肿瘤;为胆道、食道等管腔狭窄患者置入支架;脓肿穿刺引流、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等,使许多因身体条件无法承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获得治疗机会。三是急诊介入技术,面对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急性出血,或急性血栓栓塞等急症,介入医生能迅速找到出血点或栓塞部位,通过栓塞止血、取栓溶栓等操作,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正是这些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使介入科能够精准对接心血管、肿瘤、神经、消化、骨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需求,真正实现“哪里有患者需要,精准治疗就延伸到哪里”。
撑起多中心建设“骨架”
介入科是关键纽带
    “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这‘三大中心’,以及肿瘤、微创介入、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心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的建设,都离不开介入科的深度参与。”许立国强调,介入科不仅是串联医院核心临床服务体系的关键纽带,更是推动这些中心高效运转、落地见效的核心支撑。
    在卒中中心,介入科是急性卒中救治的核心力量。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科主导的机械取栓术能迅速打通颅内闭塞血管,恢复脑部血流,是救治的关键步骤。对于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出血性卒中,血管内栓塞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精准送达出血部位,实现快速止血,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微创优势明显,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分层救治方案。
    许立国介绍,目前科室针对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已能开展血管内介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多种治疗,每套方案都会根据患者病情个性化定制,确保安全与疗效兼顾。
以创新破局临床难题
让微创治疗更精准高效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灵魂,也是科室前行的核心动力。”许立国说。自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以来,郑大二附院介入科始终紧跟医学前沿,围绕“更精准、更微创、更高效”的目标持续突破,让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实效。
    不久前,该科成功完成了首例网篮六电极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单位,为省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摆脱长期服药的希望。在下肢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该科不仅率先开展下肢静脉曲张腔内热消融技术并成立专项治疗中心,还成功完成震波球囊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手术,技术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为下肢缺血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介入创新并非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多学科协作、设备升级和流程优化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借助先进的DSA影像设备,医生可以获得高清术中影像,为毫米级的精细操作提供视野保障;通过与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协同优化流程,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不断缩短,使创新技术能更快、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惠及更多患者。许立国说:“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持续创新,是我们应对复杂疾病挑战、提升诊疗能力的核心。”未来,郑大二附院介入科将继续深耕微创领域,用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守护百姓健康,让小导管里的“大作为”惠及更多家庭。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