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医防哨兵”攻坚记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21605 次
(上接第1版)
这个基地包括6个常规实训室和1个综合模拟室,已成为郑州疾控监督员的“练兵场”。2024年8月6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被授牌为郑州市首批疾控监督员实训基地。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点建设了“6常规+1综合”实训室矩阵,配备了多媒体、个人防护装备穿脱训练设施、血液净化检测设备等,弥补了实景教学的不足。
来自金水区总医院的兼职疾控监督员刘悦说,在实训基地经过几天培训后,掌握了关键检查要点。这里有透析机、内镜设备,还有模拟的发热门诊场景,比单纯听理论课有效得多。
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培训课程中,结合医院专科特长,特别增设了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猴痘、炭疽等典型案例分析模块。各实验室负责人在培训时,会根据学员情况调整授课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截至目前,两家市级实训基地已开展了4期全市疾控监督员能力提升培训,各试点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分层分级的方式开展了333次各类培训,累计培训了2.1万人次。
“我去年评高级职称时,疾控监督员的工作经历加了2分,这可是关键的2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疾控监督员海玉杰拿着崭新的高级职称证书,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郑州市首家将疾控监督员工作经历纳入职称加分的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还为疾控监督员提供独立办公室、停车补贴和餐补。随着这些激励措施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加入疾控监督员队伍。
“以前觉得疾控工作是‘额外负担’,现在发现能学到很多东西。”蒋小彬从医务科转型为专职疾控监督员两年后,对工作有了新认识,“我现在不仅懂临床救治,还能指导产科规范设置接种点,这种‘全能’的感觉特别好。”
从地方实践到国家认可
截至2025年8月底,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已完成两年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1N312”工作体系——1个指挥中枢、N名疾控监督员、3种监督模式、1套信息化系统、2个实训基地。
两年来,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在基层监督员对个案的高效处理上,还是在“信息化闭环管理、分片区多层级监督”等全流程机制建设方面,都积累了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为该制度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升监督效能,郑州市在省级指导下开发了疾控监督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移动端,并在试点医疗机构全面推广应用。系统设有“日常监督检查表”和“应急监督检查表”,实现任务派发、机构自查、监督核查、整改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疾控监督员工作全面信息化,确保履职情况可追溯、可评估。
截至2025年7月,该系统已累计派发检查任务2750项,开展监督检查17240次,发现问题1866项,落实整改1855项,整改率高达99.4%。这些亮眼数据体现了闭环管理的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郑州市根据全市医疗机构的分布和规模,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协作片区,通过医疗机构自查、片区长组织片区内巡查、市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组织片区间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层层压实医疗机构内外部监督责任,累计开展巡查互查6次,完成检查任务2327项,切实加大了督查指导力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郑州市的实践经验已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认可。郑州市系统总结本地经验,报送了试点工作的实践案例,其中“分片区管理”案例从全国300余份案例中脱颖而出,初步入选国家优秀地方实践案例。
在科研领域,郑州市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充分利用疾控监督员制度的优势,先后申报了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党建项目和郑州市社科联社会科学调研项目。“红色网格 医防共融 疾控监督前哨项目”和“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创新实践研究”分别于2025年4月和6月正式获批立项,为试点工作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动力。
“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家总体安全。全面推进并深化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不仅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疾病防控形势、提升早期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迫切需要。”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专职局长杨东霞说。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士东介绍道,下一步将推动试点工作覆盖全市,确保每个医疗机构都有一支“医防哨兵”,为公共卫生安全筑起坚固防线。这一目标正体现在每一位疾控监督员的日常工作中。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