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出现风团后如何快速缓解瘙痒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健康促进 浏览:24746 次 【查看证书】
□左付广
荨麻疹发作时,凸起的风团伴随剧烈瘙痒,让人忍不住抓挠,却越抓越痒。其皮疹特点是可在24小时内消退,但常出现此处消退彼处又起的情况。当荨麻疹急性发作时,首要措施是快速避开过敏原以去除病因,同时需关注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存在肚子疼痛、呼吸憋喘、发热等系统受累症状。若单纯累及皮肤而无系统受累,无须过度担忧,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快速止痒。
物理止痒,3分钟内救急
风团刚出现时,先用无刺激的物理方法缓解瘙痒。冷敷是最直接的办法。用干净的毛巾裹住冰袋或用冷藏过的湿毛巾敷在风团处10分钟~15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组胺释放,快速减轻瘙痒的程度。不要把冰块直接贴在皮肤上。
若不方便冷敷,可试试温水清洁。用32摄氏度~38摄氏度的水轻轻冲洗或用湿纱布擦拭患处,去除残留的过敏原(如粉尘、汗液),能暂时阻断瘙痒信号。千万别用热水烫洗,因为高温会让风团变大,痒感加重。
局部按压止痒适合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用干净的手掌轻压风团30秒~60秒,通过轻微的压力干扰瘙痒信号传递,避免揉搓导致皮肤破损。
日常护理可减少病情反复
做好日常护理能减轻痒感,降低发作频率。
要避开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后,要远离这些物质。海鲜、芒果、花粉、尘螨、化妆品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皮肤保湿不能少:荨麻疹患者皮肤屏障弱,干燥会加重瘙痒。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医用保湿霜(最好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成分),每天涂2次~3次,洗澡后5分钟内涂能锁住水分,修复皮肤屏障。
注意所穿的衣物和所处的环境:穿宽松的纯棉衣服;洗衣服时用温和的洗衣液,别加柔顺剂。室内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2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外出时,按季节做好防护。
药物治疗要规范
物理方法和日常护理无效时,应及时用药。外用药首选炉甘石洗剂,摇匀后涂风团,每天3次~4次,能收敛止痒。皮肤破损处别用炉甘石洗剂。
口服药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嗜睡副作用轻,成人每天1片,儿童按年龄、体重调整用药量,最好遵医嘱。单一用药效果差,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两种药物联用,或睡前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嗜睡助眠的同时缓解夜间瘙痒。
这里要提醒大家,不要自行外用激素类药膏(如皮炎平、地塞米松等),长期外用会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
避开误区,别让瘙痒更严重
抓挠虽可暂时缓解瘙痒,却会刺激皮肤释放更多组胺,形成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还可能引发感染。
热水烫洗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血管扩张,让风团更多、瘙痒时间更长。
盲目忌口也不可取,只需避开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营养不良影响皮肤修复。
识别危险信号,避开风险
伴有手心、脚心瘙痒,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发热或咽喉不适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看有无炎症。若出现呼吸困难、肚子疼痛、风团超24小时不消退,应立即就医,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若发作超过6周(慢性荨麻疹)或伴其他不适,应及时去皮肤科查过敏原。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