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

2025-08-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健康促进 浏览:15302 次 【查看证书


□齐志军

 

   “大腿根突然鼓了个包,站着明显躺着不明显,我是不是得了怪病?”在外科门诊,经常有患者这样问。这种“时隐时现”的包块,很可能是腹股沟疝的典型表现。作为常见的腹壁良性疾病,腹股沟疝虽不会立刻危及生命,却可能逐渐加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微创手术是治疗它的有效手段。
    腹股沟疝的核心特征是腹壁出现“缺口”,腹腔内的肠管、脂肪等组织通过这个薄弱区域向外突出,形成肉眼可见的包块。它好发于腹股沟区(大腿与腹部的连接部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和婴幼儿。早期包块通常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平卧后可自行消失,伴有轻微坠胀感。若长期没有得到治疗,包块会逐渐增大,甚至坠入阴囊,导致行走不便。
    最需要警惕的是疝内容物“卡住”的情况。当突出的肠管被疝环紧紧勒住,会出现剧烈疼痛、包块无法回纳,医学上称为嵌顿疝。此时,肠管血液循环受阻,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肠坏死,出现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腹股沟区包块,即便无症状,也应尽早就诊,及时处理。
    传统开放手术曾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但存在切口大、恢复慢等问题。传统开放手术需逐层切开腹壁组织,找到疝囊后剥离疝内容物,再用缝线或补片关闭缺损。这种术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长,通常需要1周~2周才能基本恢复日常活动,且术后瘢痕较为明显。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已成为主流选择。这种手术通过3个小孔完成操作。医生可借助腹腔镜的高清视野,清晰地观察腹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精准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术中,医生会将特制的补片置入腹壁缺损处,通过腹腔内压力自然固定补片,无须强行缝合。
    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优势十分显著。首先,由于无须大范围切开腹壁,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多数人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3天~5天就能恢复正常生活。其次,切口感染、皮下血肿等发生率仅为开放手术的1/3,更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最后,放补片的位置更符合解剖结构,能均匀地分散腹腔压力,术后复发率可控制在1%以下,远低于开放手术的3%~5%。
    当然,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微创手术。由于婴幼儿腹壁尚未发育完全,且疝环较小,因此对其通常采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无须使用补片;对于腹腔内粘连严重或疝内容物嵌顿坏死的患者,开放手术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医生会根据疝的大小、类型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若有腹股沟区异常包块,不要讳疾忌医,要尽早寻求外科医生的帮助。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