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最深情的守护

2025-09-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21909 次 


□杜思远

   我是一名年轻的“90后”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我是家庭医生队伍中的一员,也是第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
    8年前,我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在自豪和兴奋过后,觉得是时候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了。于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2年级的我开始值神经内科临床一线的夜班。正是这第一个夜班,教会了我要敬畏生命、谦虚谨慎。
    那天晚上,一位脑梗死患者家属慌慌张张地叩响了医生值班室的门。患者家属描述患者晚上精神极差、反应迟钝、呼之不应。我一边安慰患者家属“不要慌,赶紧带我前去探视”,一边帅气地披上白大褂。我来到患者床前查体后,自信地给家属说,这就是脑梗死的表现,跟患者入院时的情况一样。然而,我后半夜就被上级医师当头棒喝:“你知不知道患者是低血糖!”
    这一问,瞬间让我睡意全无,我站在患者的病床旁边,看着护士将葡萄糖缓缓注射到患者体内。那一刻,我永远忘不了患者家属看我的眼神。
    在规培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敢再有一丝怠慢,总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之后,我在科室里钻研每一份心电图、记录查房时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工作结束后经常复盘,生怕有任何遗漏和考虑不周的地方。我永远地记住,在处理病情变化时首先要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体会到精湛的技术源于“勤”——勤学、勤思、勤练、勤总结。
    如果说规培时的底气来源于基地先进的诊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那么当我回到农村卫生院,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所有的想象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我在卫生院收治的第一位患者,其家属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上边医生说没救了,我们就到卫生院维持一下,接下来准备后事。”这是一个车祸颅脑外伤的患者,已经在ICU(重症监护室)抢救了半个多月,目前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我的第一个想法:“完了,我在卫生院接诊的第一位患者就要被我送走了。”我又安慰自己:“哪个医生在工作中没有经历过生死呢?”但是,我是真的想让他活下来!
    卫生院的技术和条件有限,我跑到城里的“三甲”医院学习管道护理,回来之后为患者更换气切套管、测量颅内压。因为患者贫血严重、缺乏营养,所以我又跑到城里买白蛋白、蔗糖铁。我始终没有放弃,没想到患者家属的一句话差点儿让我崩溃:“杜医生,你尽力了,家里人都到齐了,我们准备把患者带回去了。”那一刻,我盯着心电监护仪的图像,倔强地说了一句:“明天再说吧!”
    我承认幻想过奇迹,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我没想到的是,第2天患者的眼睛竟然睁开了,第28天患者能下地走路了。我似乎有点儿懂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道理。
    不出所料,我凭借这个病例在卫生院“一战成名”。院长对我刮目相看,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思远啊,你能不能把咱们卫生院的急诊科建起来?”我说:“可以!”于是,15分钟“急救圈”在这里落地了,现在已经成功开展脑卒中溶栓等治疗,“奇迹”每天都在乡村上演。
    当然,在乡村发生的不只有生死时速,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守护,我也逐渐适应了在田间地头、走村串户的随访工作。在随访过程中,我遇到一位瘫痪在床的患者,其妻子在外地打工,年迈的母亲定期带患者到卫生院更换导尿管。他们每次去卫生院,都要托人找交通工具。我一听这种情况,于是下午就带着必备物品,上门给患者更换导尿管。
    我以为这就是一次寻常的出诊服务,没想到当我为患者换完导尿管后抬起头,看到老太太已泪流满面。我顿时不知所措。乡村医生上前安慰老太太,我这才得知,以前没有医务人员为患者上门换导尿管,这些年她带患者一次又一次大费周折的就医之路,瞬间浮现在她的眼前,让她忍不住感动流泪。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我也愣在原地陷入思考:一方面,更换导尿管这件小事,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我似乎帮助了这位母亲。这一次,我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技能有这么大的用处。临走时,老太太给我塞了100元,我说:“换导尿管收费17元。”她说:“下次换导尿管,我还找你。”
    我知道,老太太今后就是我的“粉丝”了,但是换导尿管的事儿她没再找过我。因为这个技能,我已经教会乡村医生。我每周都会到村卫生室坐诊,给村民们普及健康知识。
    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在一个个教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在我粗心大意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耳旁提醒我:别忘记测血糖。当所有人都觉得生命之花即将凋谢的时候,我总是到床旁握住患者的手告诉他:“别急,明天再说。”
    我是一名扎根基层的医生。作为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我无比自豪,因为我们共同投身于守护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不仅是我们的职责,还是亿万人民的期盼!这是我们用日复一日的“德”与“技”,对生命最深情的守护,对健康中国最赤诚的献礼!
    (作者系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