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处暑之后,天气凉爽了许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少人觉得夏天非常难熬。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下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小雨,闷热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凉爽。
记得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放暑假,因为可以回乡下奶奶家住一段时间。奶奶家的门前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贯穿整个村子,河的两岸都是大树。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刚刚通电,经常出现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为了节省电费,大家都喜欢在大树下乘凉。一到吃饭时间,邻居们都搬着小板凳坐在河边吃饭、聊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男人们蹲在树下聊天,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我们小孩儿则在河边玩耍。河水清凉,绿树成荫,可以帮人们散去夏日的炎热。中午正热的时候,伴着蝉鸣,我们在河边玩耍,凉爽极了。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大多数农村的孩子,都会游泳。可惜小时候,我没有跟伙伴们学会游泳。30多岁,我又花钱找教练学游泳。
当时我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大人们都在旁边看着,并没有发生过溺水事件。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河水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河边有一片树林,那些大树都是有些年头的。我记得其中有两棵果树,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梨树。等到枣成熟的时候,堂哥摇晃着树枝,我就在下面开心地捡枣,偶尔砸到头,也不觉得疼。梨树的树枝有点儿粗,需要哥哥们爬到树上才能把梨摘下来,我还是负责捡掉下来的梨。梨有时在河边洗洗吃,有时在身上擦擦就直接吃了。
我们还会趁着大人们午睡,偷偷跑出去,顶着烈日,去附近的荷花池玩耍。伙伴们“哧溜”一下就下了池塘,很快给我摘了一个宽大的荷叶当帽子,遮挡着太阳,并嘱咐我当好哨兵,别被大人们发现了。我担心地看着周围有没有人靠近,轻声喊着池塘深处的伙伴。后来,我的胆子变大了。伙伴们摘下嫩莲蓬扔到岸上,然后我找个树荫坐下,开心地剥莲子吃。至今,我还能清晰地想起那片荷花池的样子。走近池边,清香扑鼻而来,荷叶和荷花摇曳在微风中,层层叠叠。对于我这个偶尔从县城回来的孩子,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对我都是无比照顾。
出去“打猎”的时候,我就跟在小伙伴们的身后。下雨后,村里的小路上满是泥泞,他们在前面走着,不时也会停下来,等等一直在后面不停甩着鞋子上泥巴的我。如今,回忆起那时候的风景,简直美丽极了,可惜当时没有手机和相机,无法把美丽的风景记录下来。
那时候,爷爷和奶奶都健在,家里有十几个堂兄弟,我们年龄最大跨度30多岁。奶奶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二,正值盛夏,是暑假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奶奶生日当天,家里大大小小几十口人聚在一起,四世同堂,非常热闹。奶奶嫌人多太吵,没有去正厅吃饭,靠着大门的廊房坐着吹风。她那时70多岁,眼睛还没有失明,身体也算硬朗。奶奶端着碗,坐在小板凳上,开心地看着一屋子的子孙。女人们干完活儿,从闷热的厨房出来,开心地聊天,男人们则在饭桌上喝酒划拳。
几年后,爷爷去世了,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在为生计奔波。很多年后,我们长大了,奶奶去世了,兄弟姐妹很难再聚到一起。
这些年,家里陆续“送走”了几位长辈,也新增了不少后辈。我也从当年堂兄妹里最小的妹妹,慢慢变成了姑姑、姑奶奶和姨姥姥。
我参加工作之后,没有假期,也就没办法在暑假回老家。奶奶家的老宅子早已破落,已经无法住人。那条我曾经觉得永远都不会断流的小河,不知何时也干涸了。最后,它被填了土,种上了庄稼。
老家的亲人们陆续盖了楼房,家电家具一应俱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每次看着被推翻重建的楼房,那宽敞的院子,感觉只有我还被困在回忆里。童年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耳边,那些“离开”的熟悉的身影,犹如我们刚刚分别一样。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