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上学路

2025-09-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14207 次 


□童如珍

   又是一年开学季。
    小外孙今年6岁,在北京的一所小学读一年级。网上报名刚审核通过,全家人便忙开了。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书包、文具盒、笔、练习本等文具,爷爷、奶奶寄来水壶、太阳帽、雨披等物品。
    作为外公外婆的我们,因为与小外孙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对他上学一事更为上心。妻子早就网购了小外孙上学所需的新衣服,里里外外好几套。小外孙试穿新衣服时,左摸摸、右摸摸,喜不自禁。
    家里离学校两公里。开学第一天,女婿开车载着小外孙、女儿和我们老两口一同去学校。一下车,学校优美的环境让我很惊喜。旁边的公园,郁郁葱葱。湖中荷花粉艳,金鱼游弋,波光潋滟。学校的建筑古色古香,琉璃瓦、青砖墙,红漆大门好似从前的豪门府第。这般幽静典雅,真是读书的好地方。老师们站在门口,笑迎新生入学。小外孙衣冠整齐,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奔向校门。就在他转头向我们挥手道别的那一刻,妻子眼里盈满了泪水。
    我们目送小外孙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过天井,消失在通往教室的廊道里。回来的路上,妻子一直喃喃自语:也不知道宝宝在学校里适不适应,中午能不能吃饱?我安慰她很长时间,情绪终于平复。而此时的我,看到小外孙上学的情景,不由得心生羡慕和感慨。
    记得30多年前,我女儿上学的第一天,我和妻子一起去送女儿,祖辈们全不参与,没有如今小外孙上学时簇拥的热闹场面。之后,女儿上下学由我接送。一辆长征牌自行车,女儿坐在后架上,我脚蹬踏板、手把方向,一路“丁零、丁零”前行。就这样一年四季,风吹日晒。不像现在有汽车接送,风雨不侵,开着空调,冬暖夏凉。
    女儿读中学时要上晚自习,因为担心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我每天晚上和众多家长一样,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候。下课铃声一响,我便两眼紧紧盯着校门,在鱼贯而出的人流中捕捉女儿的身影。那时候,小孩没有手机和电话手表等通信工具,联系不方便,见女儿出来了,只能一边挥手一边扯着嗓子喊:“这里,这里!”当女儿看见站在门卫房檐下的我,兴奋地奔跑过来,与我一起回家。
    回想起我自己上学时的情形,不由得黯然神伤。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实行的是春季招生入学。开学那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我衣着单薄,缩着脖子,独自步行到500米外的学校报到。老师发了两本书:语文书和数学书。我没有书包,只能将其抱着回家。父亲找了两张牛皮纸,帮我包了书皮,并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祖母用她的旧衣服给我缝了个简易的布书包。我为此高兴了很久。
    去学校的路为乡间小道,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家里没有雨伞和雨衣,只好剪一块农用塑料膜充当雨具。路上,我将塑料膜举过头顶,双手拽紧两个角,赤着脚在泥路上前行。下雨就有风,塑料膜护得了头却护不了腿,到了学校,我淋湿了下半身。寒来暑往,从小学到高中的9年多时间,我都是这样步行上学。
    从我们祖孙三代人上学路的变迁,可以感受到祖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我为赶上好时代、过上幸福生活而无比欣慰。
    (作者供职于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卫生健康委)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