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信号的识别与预防
2025-09-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乡医课堂 浏览:25050 次 【查看证书】□江蒲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笔者结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及中国抗癌协会最新资料,梳理其“危险信号”,帮助人们识别潜在的风险。
典型症状
咳嗽是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呛咳或干咳,无痰或伴少量白色泡沫痰,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吸烟者、高危人群需要警惕)。肿瘤侵犯血管时可致咯血或痰中带血,表现为痰中有血丝、小血块,严重时大咯血,此为中央型肺癌的典型表现。胸痛多为隐痛或阵发性钝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肿瘤侵犯胸膜或肋骨。肿瘤压迫气管、阻塞支气管会引发呼吸困难,表现为气短、喘息,活动后加重。声音嘶哑由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引起,休息后无法缓解,是肺癌进展至中晚期的信号之一。
非典型症状
患者持续低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左右,下午、晚间症状明显,抗生素治疗无效,与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致热原或阻塞性肺炎相关。无明显诱因的体重骤降(如1个月内减重超过5公斤),需要警惕肿瘤消耗。杵状指表现为指(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与长期缺氧或副肿瘤综合征有关。肺癌容易转移至骨骼、脑部,出现持续性骨痛(尤其是腰背部)、头痛或抽搐,提示可能进入癌症晚期。上腔静脉综合征由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导致,表现为头面部、颈部肿胀,眼睑下垂,甚至意识模糊。
高危人群的“特别信号”
长期吸烟者,若咳嗽加重或痰中带血需要立即筛查。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致癌物的职业人群,出现持续性胸痛或呼吸困难时需要排查肺癌。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肺癌者,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骨痛,风险高于常人两三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纤维化患者,若原有症状加重(如咳嗽加剧、痰量增多),需要警惕癌变。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烹饪油烟或PM2.5超标环境者,出现持续性干咳就要及时进行检查。
早期筛查与预防建议
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低剂量螺旋CT(计算机层析成像),是非常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戒烟刻不容缓,戒烟10年后的肺癌风险可以降低30%~50%,吸烟者需要尽早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接触致癌物的职业人群需要做好防护(如戴口罩、配备通风设备等),并定期做职业健康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室内定期通风,少摄入油炸烧烤类食物,多吃西兰花等蔬菜,坚持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或声音嘶哑,要及时到医院呼吸科就诊,完善支气管镜检查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肺癌早期症状虽然不典型,但是关注身体发出的“微弱警示信号”,并结合规范筛查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高危人群更要需警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守护身体健康。
(作者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六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