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惠民服务触手可及

2025-09-0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中医要闻 浏览:23590 次 

开封市

本报讯 (记者张治平  通讯员陈 琛)近日,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落实,龙亭区人民政府、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封市中医药实验室、开封市中医院承办的2025年“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开封市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第六期在宋都御街成功举办。
本期活动的主题为“溯宋医之源,传千年岐黄”,将宋代中医药瑰宝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合,为市民带来一场集中医义诊、文化体验、养生科普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19时,御街牌坊下已是人头攒动。这条承载着“北宋记忆”的历史街区被精心打造成一个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空间。活动现场设置了名中医健康义诊区、大健康产品体验区、中医药特色疗法体验区、美容养颜享“瘦”区、中医药文化科普区、中医药文创产品展示区、养生功法互动区、基层中医馆医疗服务展示区和医药连锁机构展示区,这九大区域展示了中医药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成果,让千年岐黄之术以可感、可触、可品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在名中医健康义诊区,开封市中医院派出的中医专家团队——涵盖了糖尿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儿科、治未病科、肿瘤科、妇科等科室的23名专家,为群众提供把脉问诊、开具药方、健康咨询等服务。“医生讲得很仔细,不仅给我开了方子,还教我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刚接受完义诊的李大爷扬了扬手中的药方笑着说,“这样的活动实实在在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方便。”
中医药特色疗法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正骨、推拿、铜砭刮痧、耳穴压豆、葫芦灸、火龙罐等中医药特色治疗项目,让群众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神奇。有人体验完耳穴压豆后,忍不住惊叹:“没想到小小的耳朵有那么多的学问,这小小颗粒,按上去还有点儿酸胀!”
大健康产品体验区热闹非凡,现场提供五行茶饮、药膳、药酒供市民品尝。现场市民络绎不绝,有的驻足聆听药师讲解不同体质的饮茶禁忌,有的则排队品尝五行养生食饼。“没想到中药食材也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点心,大人和孩子都很喜欢吃!”正在品尝八珍糕的市民对其赞不绝口。
活动现场设置的五大互动打卡游戏成为亮点:“瘦身饮”盲盒品尝、穴位探秘体验、膳食配餐比赛、中药称重游戏和“寻名医学典籍”活动,每个区域都围满了参与的市民。在膳食配餐比赛区域,营养师正在指导一位市民进行配餐:“根据你的体重和活动量,早餐应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参与者们认真挑选食物模型,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完成个性化膳食搭配。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在养生功法互动区,众多市民纷纷跟着医务人员练习中医传统养生操“八段锦”。市民们跟随音乐节奏舒展身体,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平时整天坐办公室,肩颈不舒服,这套养生操的动作舒缓,跟着练完感觉身上舒服多了。”下班后便赶来参与市集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场还展示了正骨、推拿、刮痧、耳穴压豆、葫芦灸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让市民在体验中感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独特魅力。
药香弥漫的市集逐渐接近尾声,但市民们的参与热情仍未消退。手工制作区内的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中药团扇爱不释手,老人们仍专注地与专家探讨着养生心得,年轻人则在文创产品展台前流连忘返。这个夜晚,千年岐黄智慧的种子,正以一种温暖而生动的方式,悄然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

 

南阳市宛城区

本报讯 (记者乔晓娜  通讯员牟晓蕾)“没想到在家门口的早市,既能让名老中医把脉问诊,还能免费测骨密度、体验宛城区中医院的纯中药膏贴,品尝艾草鸡蛋,太贴心了!”清晨7时,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卫生院门口,手里拿着艾草鸡蛋的张大爷,笑着向身旁的医务人员咨询注意事项。9月1日~3日,由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联合区茶庵乡街道卫生院举办的“中医药文化早市惠民活动”开市,这场将传统中医药服务与便民早市结合的创新实践,不仅带来名老中医把脉问诊、针灸理疗、骨密度检测等服务,更以趣味互动的形式让中医药文化“可尝可感”,让居民在买菜、晨练的间隙,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健康守护与文化体验。
“我们就是要以早市为载体,打造具有宛城特色的中医药惠民文化活动,让传统中医药从诊室走向街头巷尾,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宛城区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早市文化贴近民生、充满烟火气,将中医药服务与早市结合,既能让惠民举措更接地气,也能让更多人直观感受中医药的魅力,让中医药健康服务成为早市“标配”。
在活动现场,中医药文化服务摊位与传统早市的烟火气融为一体,却又透着浓浓的“中医药味”。在疼痛调理专区,有颈肩腰腿痛的居民都排队体验,现场医务人员根据每位居民的病情,讲解膏贴的贴敷时间和日常护理要点。
“让中医药服务能惠及更多群众。”宛城区中医院院长王景介绍,他们牵头联动乡镇卫生院,通过‘互帮互助’的模式,整合优质资源,集中解决老百姓常见的疼痛问题,提供针灸、推拿、膏药贴敷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让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疼痛患者服务档案’。”茶庵乡卫生院院长李柱介绍,他们后续将分批次开展医疗跟踪服务,以上门问诊、电话回访、指导用药等方式,做到“一次问诊,持续服务”,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把疼痛问题解决好。
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义诊,现场服务处处透着“新意”。既有名老中医坐诊的“中医问诊区”,也有医务人员操作着便携式骨密度检测仪,为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检测服务,检测完成后还会结合中医体质,给出有针对性地补钙、养生建议。群众还可以体验推拿、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颈肩不适的群众现场体验后,纷纷称赞“比去大医院方便多了”。针对上班族没时间参与的问题,现场还开通“线上预约问诊”通道,扫码即可预约后续诊疗,让惠民服务不打烊。
据宛城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周江涛介绍,宛城区中医药文化早市后续还将根据居民需求,增设“养生膳食指导”等特色服务,以“早市文化”为纽带、“资源联动”为支撑,让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持续走进群众生活,托起群众“健康幸福味”。

 

漯河市中医院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朱振华)8月29日,漯河市中医院在双汇广场推出“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活动,为市民献上一场兼具文化味与实用性的健康盛宴。
活动现场内容丰富,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在中医义诊区,漯河市中医院派出内科、肿瘤科、针灸推拿科、儿科、妇科等科室骨干医师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脉诊、健康咨询及个性化养生指导。
中药材展示区前人头攒动,常用药食同源食材整齐陈列,药师现场讲解食材的功效与配伍技巧,并为市民提供秋季养生茶、安神助眠茶等特色养生茶饮,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体验品尝。
传统疗法体验区同样人气高涨,艾灸、耳穴压豆、推拿等中医药特色疗法项目有序开展。“灸一灸,身子感觉轻松了!”刚体验完艾灸的市民赞不绝口,真切感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
此外,养生操互动区里,八段锦宣讲团成员带领群众一招一式练习,将传统养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清丰县中医院

本报讯 (记者陈述明  通讯员王秀丽)近日,清丰县中医院在明月湖公园开展“精彩中医药,健康惠万家”义诊活动,让中医药文化以鲜活有趣的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身边良方”。
6名资深中医师、10余名志愿者现场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把脉问诊、特色茶饮、刮痧、针灸、按摩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在活动现场,张某高兴地说:“我颈椎疼了好多天了,吃止痛药效果也不好,没想到按摩完这么舒服。”张某还问康复科医师王利刚,可不可以加微信。一时间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扫码加好友,还有人高兴地说:“机会难得,认识一位中医健康管家!”
在脉诊区,在两位知名中医师的桌子前,市民们排起了长队。李某说,“总是睡眠不好,平常上班没时间,网上预约挂号又满了,今天真是太幸运了,能让专家给看看,刚才还免费进行了针灸,希望今晚能睡个好觉。”
在茶饮区前,一些市民体验“美容养颜茶饮”。有的市民说:“明目降压的更适合我。”大家都纷纷表示“茶好喝,还养生,比喝奶茶好多了”。在精准辨识体质基础上,中医师们还给予群众穴位贴敷、泡脚、养生操等个性化健康指导,让中医药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此次义诊活动持续近4小时,共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医务人员为群众把脉

 

 

↑8月30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甘棠公园,医务人员为群众进行推拿治疗。三门峡市中医院举办的“中医药消夏之夜”第二季(第九站)暨“虢医健康行”系列活动,于8月28日至8月30日在陕州区甘棠公园火热开启。此次活动,集结了多位豫津名医,通过名家义诊、中医药特色技术免费体验、健康科普讲座、中药茶饮免费品鉴等一系列活动,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享受专业的中医药服务。专家们把脉问诊,把专业建议化作通俗贴心的“健康小贴士”,无论身体不适还是日常养生的疑问,专家们都一一细致解答。
 朱晓娟  张 晓/摄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