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2025-09-0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浏览:14219 次 

□王亚飞

结核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结核药物是重要的防治武器,而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的核心在于规范服药。
规范用药的核心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的结核病控制核心策略是“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DOTS)”,要求患者在医务人员或督导员直接面视下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其精髓是“10字方针”(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是确保治疗有效的根本遵循。
规范服药的方法
服药时机与剂量把控:多数一线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建议空腹服用,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此时胃内环境有利于药物吸收;选择每天固定、易记忆的时间(如清晨、睡前)服药,养成规律,防止遗忘;剂量需要精准,建议用分格专用药盒每天提前分装好药量,避免错服、漏服或多服;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需要整片服用,勿掰开或碾碎(除非遵医嘱)。医生开具处方时,需要明确标注药物的服用方法。
送服方式与禁忌:送服药物需要用150毫升~200毫升的温开水送服,既能帮助药物溶解吸收,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服药期间也有明确禁忌,如牛奶等乳制品中的钙会与部分抗结核药物结合,影响药物吸收;需要严格戒酒,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肝损伤风险,还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茶、咖啡、碳酸饮料可能影响药物吸收或加重胃部不适,均不建议饮用。
漏服处理与不良反应:采用手机闹钟、家人提醒等方式,避免漏服药物。若发现漏服,与下次服药时间间隔超过12小时,需要尽快补服;与下次服药时间间隔低于12小时,跳过漏服剂量,下次按正常剂量服用,不能加倍服用药物。患者要准确记录漏服情况,复诊时告知医生。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皮肤瘙痒、关节痛(吡嗪酰胺所致,较常见)、尿液或泪液变红(利福平引起,无害)、肝损伤(乏力、厌油、黄疸)、视物模糊、听力下降。患者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不自行停药,若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或督导员;详细记录症状(出现时间、表现、严重程度);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方案,多数不良反应可以妥善处理,保障治疗的持续性。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要按体重精确计算药量,家长或监护人需要严格督导,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分散片、颗粒剂)。孕妇需要积极治疗结核病,多数一线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相对安全,但是需要结核科与产科医生共同监测;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导致胎儿耳聋,应禁用;吡嗪酰胺,需要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哺乳期女性服用抗结核药物时,会有少量药物成分进入乳汁,对婴儿风险较低。WHO推荐规范治疗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是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状况。若婴儿有暴露风险,需要接种卡介苗并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慢,不良反应风险高,医生需要帮助患者谨慎选药、调整剂量,并加强肝肾功能监测。
规范服用抗结核药物,是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社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患者需要严格执行“10字方针”,重视服药细节,配合医生做好全程管理,积极应对不良反应。
患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是消灭结核分枝杆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