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百年医路的时光印记

2025-09-1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8941 次 


本报记者 丁 玲  许冬冬

在豫北古城卫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史馆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医院百年的传奇故事。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院史馆,每一件藏品都是时光的注脚,它们共同编织起医院的发展脉络,彰显着医学传承的力量与担当。
踏入院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医院初创时期的珍贵文物。1896年,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远渡重洋来到卫辉,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医学理念与技术,点燃了豫北西医的火种。1901年,在多方协助下,博济医院建成,成为河南西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院区“小东门”入口西南侧的石碑,宛如一位忠实的史官,让后人得以窥见那段开拓进取的岁月。那时的博济医院,设有X线室、无菌手术室、化验室等,作为当年河南最先进的西医医院,开创了河南西医办院之先河,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1918年,新医院落成并更名为惠民医院。惠民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持续提升,成为当时豫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医院之一,在全国医疗领域也颇具影响力,“北协和、南湘雅、中惠民”的美誉不胫而走。
在众多藏品中,一张1950年平原省省立医院的院旗格外引人注目。其图案设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事业与工农联盟结合的典型象征。旗帜以齿轮代表工人阶级,麦穗象征农民阶级,红十字标志医疗救护职能,三者共同拱卫顶端的红色五角星,体现党对“工农卫”三位一体的领导核心地位,既凸显了“人民医疗”取代旧有教会医疗体系的转型方向,又彰显着医疗资源服务于国家建设、劳动者健康保障的时代使命。凝视这面旗帜,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里,医院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坚定信念。
院史馆中还陈列着诸多与医院教育事业相关的藏品,诉说着医学人才培养的故事。1913年,博济医院购置农田新建中学堂,后更名为牧野中学,为医学教育奠定基础。后来虽然因为时局动荡停办,但它的探索精神为后来者照亮了道路。2023年年底发现的英文石碑,是那段历史的无声见证,铭刻着先辈们对医学教育的执着追求。1922年成立的基督教惠民护士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护理人才。学生们修完规定课程后,要经过严格考试,刘泽便是1935年获得中华护士协会颁发的公考文凭的一名中国男护士。其公考文凭原件,也是该院院史馆的镇馆之宝。 (下转第2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