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涂擦的应用

2025-10-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乡医课堂 浏览:23249 次 


□王济川

中药涂擦作为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药物外敷于体表,借助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实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及促进组织修复等功效,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
作用原理
经皮吸收:药物以皮肤为通道,逐步渗透至局部组织,直接作用于病灶,精准发挥药效。
改善局部微循环:药物可以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产物排出,为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抗菌消炎:外用药物中的特定成分具备抑制炎症反应及微生物生长的能力,有助于减轻炎症症状,预防感染。
清凉止痒:针对瘙痒性皮肤疾病,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产生清凉感并缓解瘙痒,减轻患者因瘙痒引发的不适。
临床应用
皮肤损伤:适用于跌打损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情况。涂擦药物后,能显著减轻肿胀程度,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损伤部位恢复正常。
皮肤疾病:对于湿疹、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及各种癣症等皮肤疾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杀菌止痒为主要方向,以改善皮肤症状。
风湿关节疾病:在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中,中药涂擦可缓解关节僵硬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肉劳损:针对扭伤、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中药涂擦能够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进而有效改善相关症状。
使用方法
首先用温水仔细清洁患处,随后取适量药物均匀涂擦于患处,并轻轻按压,直至药物完全被皮肤吸收。
一般每天涂擦两三次。急性期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涂擦次数;慢性期患者,每天涂擦一两次,具体操作应遵医嘱。
若皮肤存在破损渗出、溃疡情况,或患者为过敏体质,要慎用;同时应避免药物直接接触黏膜组织。
注意事项
过敏测试:首次使用时,应先在小块皮肤上试用,观察一段时间;若无不适,再进行大面积涂抹。
孕妇腹部皮肤及婴幼儿皮肤均较为敏感,选择药物时应谨慎。
对于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务必结合具体病情选择性使用。
若需要长期使用中药涂擦,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涂擦作为传统外治方法,应用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个人体质及病情特点。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出现过敏及其他症状,进而安全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供职于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