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伤莫慌 正确处理很关键

2025-10-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29122 次 【查看证书

□张玲

    儿童跌倒、碰撞等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导致骨伤。不少家长因缺乏科学的急救知识,往往会采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其实,儿童骨伤处理的核心原则是“先稳定,再判断,不盲目操作”。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能最大程度减轻伤害,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避开误区:这些做法不可取

    儿童的骨骼含软骨较多,弹性虽好但韧性较差,受伤后容易出现青枝骨折或关节脱位。此时,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

    盲目按压揉搓:孩子喊疼时,家长若盲目按压、揉搓疼痛处,可能导致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甚至使闭合性骨折转为开放性骨折,增加感染风险。

    强行复位或活动:发现关节变形,自行尝试“掰正”,可能撕裂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造成骨骼二次损伤,影响后期恢复。

    随意固定伤处:使用硬纸板、木棍等材料随意固定伤处。若固定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若固定过松则起不到稳定作用,骨折断端可能会移动。

    忽视隐性损伤:有些孩子受伤后仅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未见明显受限,家长易误判为“没事”。实际上,可能存在轻微骨裂或关节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延误病情。

    正确处理:“制动、冷敷、固定”三步骤

    立即制动,避免二次伤害

    让孩子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避免受伤肢体继续受力。若孩子无法站立,切勿强行搀扶或让其走动,可用衣物、毯子等垫于身下,帮助其保持舒适姿势。

    及时冷敷,减轻肿胀疼痛

    受伤后24小时内是冷敷的黄金时间,低温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出血和肿胀。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受伤部位。如果没有冰袋,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替代。冷敷时,观察孩子的反应,若发现孩子皮肤发紫或麻木,应立即停止。

    科学固定,稳定伤肢位置

    固定前应先判断伤情:如果肢体无明显变形,可用弹性绷带或布条轻柔包裹;如果出现畸形,切勿强行矫正,应在畸形位置两侧垫软毛巾或衣物后再固定。

    手臂受伤:可使用硬纸板、书籍等作为简易夹板,长度应超过受伤关节上下端。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夹板后,再用三角巾将手臂悬吊在胸前,保持手臂与身体平行。

    腿部受伤:将受伤腿与健康腿并拢,两腿之间垫软毛巾,用绷带从脚踝到大腿分段固定,确保伤腿无法移动。

    后续处理:及时就医与护理要点

    完成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诊,通过X线检查明确损伤类型,由医生进行专业治疗。就医途中应尽量保持伤肢稳定,避免颠簸。

    儿童骨伤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避开误区、科学应对,既能减少孩子的痛苦,又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帮助孩子早日康复,重返快乐的童年生活。

 (作者供职于临沂市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