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血常规检查的神秘面纱

2025-10-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6664 次 【查看证书


□孙雯

去医院看病时,无论感冒发热还是其他不适,医生通常会开一张血常规检查单。许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要验血?这项检查到底在查什么?其实,血常规检查就像身体的“健康哨兵”,能快速传递许多关键信息。
血液:身体的“运输大队”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像一条流动的“高速公路”,负责运输氧气、营养、废物和免疫细胞。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运送氧气)、白细胞(对抗感染)、血小板(止血修复)。血常规检查的核心,就是统计这三类细胞的数量和状态。
血常规检查主要查什么
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箭头常让人头晕。其实,重点看3个指标就能抓住核心。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身体的“防御部队”,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则可能与病毒感染(如流感)或免疫力下降有关。医生通过观察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比例),能初步判断感染类型。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运氧工具”。两者数值偏低,说明身体可能缺氧,常见于贫血(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医生会结合红细胞体积、浓度等指标,判断贫血的具体原因。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是“止血小能手”,数值过低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血小板异常可能与感染、血液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为什么看病经常要验血
快速筛查,锁定方向 血常规检查结果10分钟~20分钟就能出来,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发展方向。例如,发烧时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则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发现隐藏问题 有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血液指标会提前出现变化。例如,慢性贫血患者可能仅感到疲劳,但血常规检查能通过血红蛋白降低发现异常;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肝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
监测治疗与恢复 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查结果能反映药物效果或病情变化。例如,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过低,要暂停治疗;贫血患者补铁后,血红蛋白上升说明治疗有效。
血常规检查不是“万能钥匙”,但必不可少
虽然血常规检查能提供重要信息,但是它也有局限性:无法直接诊断癌症、心脏病等复杂疾病,也不能替代B超、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它的价值在于“快速、基础、经济”,是医生判断病情的基础。
验血前需要注意什么
空腹要求:部分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如同时查血糖、血脂),但单纯血常规检查通常无需空腹,具体情况要遵医嘱。
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可能暂时升高白细胞,检查前尽量保持平静。
放松心情:抽少量血(通常2毫升~3毫升)不会影响健康,过度紧张反而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
血常规检查看似简单,却是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窗口”。它通过统计血细胞数量,帮助医生判断感染、贫血、出血等问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下次看到血常规检查报告上的箭头时,不妨记住: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正确解读血常规检查报告,我们能更主动地守护自己的健康。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