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突发心肌梗死应该怎么做
2025-10-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25160 次 【查看证书】
□张文献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是守护家人生命健康的关键。
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典型症状。最为突出的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疼痛程度剧烈,仿佛有巨石压在胸口;部分患者的疼痛还会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有时甚至会到达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或者出现下颌、颈部、背部疼痛。同时,患者往往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晕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胸闷、乏力、牙痛、上腹痛等,容易被忽视。
一旦怀疑家人突发心肌梗死,正确处理非常重要。首先,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清晰告知接线员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症状表现及周围标志性建筑,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到达。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让患者就地平卧或半卧位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通风,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和任何不必要的活动,因为任何体力消耗都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帮助其舌下含服一片;若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再含服一片,但最多不超过3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血压偏低,或者已经出现意识模糊、休克等症状,不可盲目服用硝酸甘油,以免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危及患者生命。
除了现场急救,陪同患者前往医院的过程中也有诸多要点。在救护车到来后,要配合医务人员将患者平稳转运,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到达医院后,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这些检查对于快速明确诊断非常重要。确诊心肌梗死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该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家属要充分信任医生,尽快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治疗以开通堵塞的血管,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
经历心肌梗死发作后,患者的康复和后续预防也不容忽视。在医院治疗期间,家属要悉心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出院后,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以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同时,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制订运动计划,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面对家人突发心肌梗死,每一个正确的应对举措都可能成为扭转命运的关键。从识别症状、现场急救,到配合治疗、后续康复,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和应对方法,不仅能在危急时刻守护家人的生命,更能让我们在面对突发疾病时多一份从容,为家庭的健康幸福筑牢坚实的防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