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娜
肺癌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肺组织切除等,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咯痰不畅等问题。科学的呼吸锻炼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促进肺组织复张,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
术后呼吸锻炼的重要性
改善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术后,患者常因疼痛、切口牵拉及胸腔引流等原因导致深呼吸受限,肺泡容易塌陷,引发肺不张。主动进行深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胸廓扩张,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残留空气减少,提升气体交换效率,从而改善全身氧合状态。深吸气配合缓慢呼气训练,每次持续3秒~5秒,有助于肺泡复张,减轻术后呼吸浅快现象,逐渐恢复正常呼吸模式。
术后,患者痰液不易咯出,积痰会影响通气,甚至诱发感染。主动咳嗽法和有效排痰法,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膈肌力量,使气流冲击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预防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
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呼吸浅快,痰液潴留是诱发肺炎的主要原因。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可以促进痰液排出,维持气道通畅,改善肺通气量,降低感染发生率。特别是术后3天内,每2小时进行一次深呼吸或缩唇呼吸,有助于防止痰液积聚及细菌繁殖。
呼吸训练能逐步提升膈肌活动幅度,改善胸腔负压变化,使呼吸更加顺畅。
术后呼吸锻炼方法
基础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轻闭口唇,缓慢经鼻子吸气,再以缩唇方式小口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两倍。这种方法能够维持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塌陷,有效改善通气效率,减轻呼吸肌疲劳。每天练习5次~6次,每次持续5分钟。
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双手置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配合缓慢节奏完成。这种训练有助于增强膈肌收缩力量,改善氧气摄取效率,减少浅快呼吸,提升呼吸的协调性。每日晨起、午休及睡前练习3次,每次10分钟。
进阶功能锻炼
吹气与吹瓶训练:患者可以采用吹气球、吹水瓶等游戏方式进行训练。患者使用吹瓶法时,可以在瓶中注入半瓶清水,用吸管缓缓吹气,使水面产生气泡。此动作能有效训练呼气肌群,帮助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塌陷。每次训练,应保持节奏均匀,避免过度用力。
体位引流与叩背排痰:在呼吸锻炼的基础上,患者可以结合体位引流,利用重力促进痰液排出。不同切除部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俯卧或半卧。同时,患者使用叩背排痰法,用空掌轻叩胸背部,促进支气管分泌物松动,加快排出。每日进行2次~3次,每次10分钟~15分钟,以舒适为宜。
肺癌术后呼吸锻炼不仅是一项康复技术,还是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坚持进行呼吸锻炼,能有效促进肺组织复张,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练习,避免过度疲劳。
(作者供职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