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冒的规范处理

2025-10-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21108 次 


□朱鹏剑

相较于成年人,婴幼儿体质较弱,更容易感染病毒、细菌而引发感冒;秋季、冬季时气温较低,是婴幼儿感冒高发期。若未进行规范治疗,容易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二次伤害。那么,婴幼儿感冒治疗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误区,如何规避这些误区,保障婴幼儿健康?
婴幼儿感冒并非小事。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认为感冒是小病,甚至患病后不治疗,觉得多喝热水、蒙头睡一觉即可自愈。但是,对婴幼儿而言,即便普通感冒也需要规范治疗,否则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婴幼儿鼻腔狭窄、气道短小,相较于成年人,即使感冒引发的轻微炎症性水肿或少量痰液,也可能造成气道阻塞,导致呼吸费力、吃奶困难;其咳嗽力量弱、排痰能力差,若未及时干预,易引发肺炎;且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屏障不完善,即便普通感冒病毒,也可能导致婴幼儿高热不退,严重威胁健康。
婴幼儿感冒治疗存在许多常见误区,需要掌握科学的规避方法:误区一,婴幼儿感冒后立即服用消炎药。绝大部分感冒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随意给婴幼儿服用消炎药,不仅无法缓解病情,还会破坏肠道益生菌,引发腹泻、过敏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用药。误区二,婴幼儿发热时通过捂汗降温。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捂汗会导致体温不降反升,容易引发高热、脱水,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以物理降温为主,适当减少衣物、开窗通风、温水擦浴,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要遵医嘱服用退热药。误区三,婴幼儿感冒咳嗽即服用止咳药。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助于排出痰液与病菌,盲目使用强力止咳药会增加婴幼儿排痰难度、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让婴幼儿多喝温水;咳嗽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误区四,“迷信”灌肠、捏脊、酒精擦浴等偏方。灌肠退热对婴幼儿而言风险较高,操作不当损伤肠道;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受损,捏脊不仅无法保证疗效,还可能造成皮肤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咨询专科医生,选择科学的护理方式。误区五,过度补充维生素C、益生菌等。一些家长认为婴幼儿感冒是免疫力差、营养不良所致,便过度补充维生素C、益生菌等,但是此类物质无法预防或治疗感冒。正确的做法是保证婴幼儿饮食营养均衡,不必额外大量补充。误区六,认为输液比吃药效果好。普通感冒一般不用输液,输液仅适用于严重脱水、无法进食、病情危重等情况。正确的做法是遵循“能口服不打针”的治疗原则,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
总之,切勿轻视婴幼儿感冒,即便常见感冒也可能带来严重危害。婴幼儿感冒治疗的误区较多,家长需要高度重视,科学规避误区,从而有效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组)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