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分类病因及临床诊疗要点

2025-10-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29785 次 


□洪晋

高脂血症,一般被称为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慢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血液中脂质成分水平异常升高。脂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长期血脂异常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危及生命的事件。
高脂血症并非单一病症,主要分为四类,核心均为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高胆固醇血症,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升高为主要特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最为密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甘油三酯水平偏高为主,常与肥胖、过量饮酒相关;混合性高脂血症,表现为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同时升高,临床管理难度较大;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水平不足,间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高脂血症的病因与高血压病类似,受“遗传+环境”双重因素影响,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占比为70%~80%,多由遗传缺陷(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因基因异常导致脂质代谢紊乱)或不良生活方式引发,如长期摄入高饱和反式脂肪(肥肉、油炸食品等)、高糖食物,以及久坐、缺乏运动;继发性高脂血症占比为20%~30%,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炎、肾病等,影响脂质合成与清除)或药物(如泼尼松、氢氯噻嗪、口服避孕药)干扰脂质代谢所致。
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脂质检测(即“血脂四项”或“血脂全套”),同时结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行诊断。在空腹8小时~12小时(避免进食影响甘油三酯检测结果)的前提下,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脂,若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5.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1.7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毫摩尔/升(男性)或<1.2毫摩尔/升(女性)。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血脂检查:时常感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睡眠质量差,记忆力减退,手脚易发麻(有沉重感),黑眼球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宽1毫米~2毫米的圆环或弧形半圆环,手背、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臀部等部位出现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结节、斑块或疹子,腿脚经常抽筋、刺痛,且经补钙、休息后无明显好转。
高脂血症的治疗遵循“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药物治疗为补充”的原则,核心目标是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生活方式干预为首选措施:饮食上减少高饱和反式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量,增加全谷物、新鲜蔬果食用量,每周食用2次~3次深海鱼。运动方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搭配2次~3次力量训练,循序渐进提升运动量。超重人群需要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千克/平方米~23.9千克/平方米,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同时,需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做好情绪疏导。若经过3个月~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脂仍未达标,或属于高危人群,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服药期间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