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感染防控的关键步骤
2025-10-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健康促进 浏览:18626 次□钟建萍
在医疗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感染防控一直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课题。在众多防控措施中,手卫生是关键环节,它虽然看似简单,却在预防感染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我们的双手在日常生活中会频繁接触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可能隐藏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比如,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都是人们经常触碰的地方,上面可能附着着各种致病微生物。当我们用手触摸这些物品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手卫生处理,病原体就会附着在手上。随后,在不经意间,我们可能会用手触摸眼睛、鼻子,病原体就会趁机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的手极易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他们接触不同患者及进行各类医疗操作时,手上可能会沾染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其中常含多种致病菌。若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这些病原体便可能传播给其他患者,引发院内感染。
手卫生在预防感染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而言,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能有效降低自身患病风险。例如,在流感高发期,勤洗手可清除手部携带的病毒,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对医疗机构来说,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
既然手卫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正确洗手呢?其实,洗手也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即“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将双手置于流动水中湿润,取适量洗手液,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重点清洁手掌及鱼际部位。此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清洁手掌表面,去除大部分可见污渍和部分病原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揉搓(需覆盖手背全部皮肤),双手交换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清洁手背和指缝。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指缝是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此步骤能有效清除指缝内的病原体。
第四步,洗指背。弯曲手指,用一只手的手掌包裹另一只手的指背并旋转揉搓(重点清洁近端指间关节),双手交替进行。关节褶皱处易藏污纳垢,需仔细清洁。
第五步,洗拇指。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拇指活动频繁,接触物品多,需重点清洁。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手指,使指尖呈钩状垂直在另一只手的掌心并旋转揉搓(重点清洁甲缝),双手交替进行。此步骤可确保指尖彻底清洁。
第七步,洗手腕。双手交替揉搓手腕,能清洁手腕上可能沾染的病原体。
最后,用清水冲洗双手后,用一次性纸巾擦干。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洗手时揉搓双手的时间应不少于20秒,整个洗手流程(包括冲洗和擦干)建议控制在40秒~60秒。
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让我们重视手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筑牢感染防控的坚固防线,守护健康生活。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