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生
许多患者容易被慢性胃炎反复折磨,导致胃部出现隐隐作痛、胀满不适或者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中医在应对慢性胃炎反复发作时,有着独特且有效的妙招。
发病原因
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根源,主要为脾胃失调。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导致现代人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有许多,饮食不节是常见的诱因之一。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比较多见,还有一些人喜欢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脾胃造成损伤。
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对肝脏的正常疏泄造成影响。如果肝气不顺,就会横逆犯胃,造成胃气阻滞,从而出现胃脘疼痛、胀满等症状。
除此之外,久病体虚或者劳倦过度等,也会耗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胃运化无力,引起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中医调理脾胃的妙招
中药内服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会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方剂。其中,脾胃虚寒型患者,常表现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在劳累、冷食或者受凉后疼痛会发作或加重,并伴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等症状;治疗应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中药方剂包括小建中汤及黄芪建中汤等。
肝胃不和型患者,大多数存在胃脘胀痛、痛连两胁、矢气则舒、脘闷嗳气、善太息、大便不畅等症状;治疗应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中药方剂可以选择柴胡疏肝散等。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及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其中,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针灸或者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缓解胃脘疼痛及胀满等症状。
中脘穴也对治疗胃病有着重要的作用。针灸中脘穴,可以直接作用于胃部,以调节胃部的气机,从而改善胃部的消化功能。
除此之外,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时,还常常选择内关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调节脾胃。
饮食调养
合理饮食,对于慢性胃炎的调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小米、薏苡仁、南瓜等。
另外,慢性胃炎患者还应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在进食时,患者应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胃的负担。
情志调节
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脾胃健康也很关键。慢性胃炎患者,应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选择听音乐、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对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中医会从整体观念出发,使用中药内服、针灸治疗、饮食调养及情志调节等方法,帮助患者调理脾胃,改善症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从而让患者享受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