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飞
置管引流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医务人员利用一根导管将患者体内异常积聚的脓液、血液或气体等引出体外,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务人员常借助超声实时引导,精准定位积液位置并避开重要的血管和器官,使操作更安全、更高效。
无论是胸腔积液、腹腔脓肿、肝脓肿、胆囊积脓、肾积水积脓,还是术后感染,超声引导下的置管引流都能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救命导管”。
引流管护理
固定与通畅
确保引流管固定妥善。采用双重固定法(缝合+敷贴/绑带),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及脱落。患者翻身、活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引流管被牵拉。
密切观察引流管内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情况。若引流效果不佳(如引流量骤减或症状未缓解),应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导管是否移位、靶区积液是否减少或分隔,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调整导管或追加引流。
对于复杂积液(如脓腔、血肿等),术后超声检查可以评估残留量及是否需要冲洗治疗。
引流装置
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引流袋应始终低于置管部位(如胸腔引流瓶要低于胸壁切口60厘米以上),避免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定期更换引流袋。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佩戴无菌手套,接口处用碘伏消毒3遍以上,避免开放时间过长。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并做好记录。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与干燥,若发现伤口敷料被浸湿,应及时更换。
预防感染
按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常规每48小时~72小时更换一次敷料,进行伤口换药。如果伤口出现瘙痒,患者不要用手搔抓,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活动与休息
适度活动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的身体动作,如跑步、剧烈咳嗽等,以免引流管移位或脱出。
保证休息
术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可以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伤口的压力。
注意事项
体温监测 术后,患者要监测体温变化。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症状,可能发生了感染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
遵循医嘱服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了解自己身体的康复情况。如果出现腹痛、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