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致病因素与临床症状

2025-11-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 浏览:13303 次 

□张振宇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瘤,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定的4级肿瘤,以生长速度快、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为特点,是成年人常见的高级别胶质瘤。虽然其恶性程度高,但是早期识别症状、规范治疗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需要重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致病因素
胶质母细胞瘤是大脑内本该正常发挥功能的胶质细胞发生异常病变,转化为不受机体调控、恶性增殖的细胞团块,此类细胞团会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进而引发各类临床症状。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医学领域尚未完全明确诱因,但是经研究证实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相关:一是少数病例存在遗传相关性;二是高剂量辐射可能成为致病诱因;三是脑细胞自身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调控紊乱。
分型标准
2021年的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基于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状态,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类进行重新界定:其一为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一般指异柠檬酸脱氢酶未发生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也是目前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胶质母细胞瘤类型;其二为既往定义的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型(又称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现在统一诊断为星形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型。
临床症状
胶质母细胞瘤的症状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早期症状容易与常见疾病混淆,出现以下表现时需要提高警惕:颅内压增高症状是较为常见的早期表现,包括持续性头痛(晨起或用力时加重)、喷射性呕吐(无恶心前兆)、视物模糊(由视神经盘水肿导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即肿瘤压迫大脑不同功能区域会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异常;进展性症状,此类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快速加重,如原本偶尔发作的头痛转变为持续性剧痛,或者出现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等,出现上述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诊断标准
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逐步明确:在影像学检查中,头颅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是核心检查手段,典型表现为“环形强化”,即肿瘤边缘强化、中心坏死,伴随周围脑组织水肿,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范围,一些患者需要配合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以辅助判断肿瘤是否存在钙化或出血情况;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依赖肿瘤组织病理分析,采用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肿瘤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最终明确诊断及分子分型。
治疗方案
胶质母细胞瘤以“综合治疗”为核心原则,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常用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以较大的安全范围切除肿瘤为目标,尽可能降低肿瘤负荷;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延缓疾病进展;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方式,针对肿瘤特定分子靶点或调控机体免疫功能发挥作用,为一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