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无痛管理的科学路径与临床实践
2025-11-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 浏览:25600 次
□焦品莲
在谈癌色变的当下,癌症常被视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需要明确的是,癌症并非与疼痛、绝望直接画等号,若掌握科学干预方法,可以实现癌症相关疼痛的有效控制。下面,本文将从认知、治疗、调理、支持4个角度,探讨癌症无痛的实现路径。
科学认知癌症,破除恐惧误区
癌症本质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有特定的病理机制与规律,并非不可调控的“洪水猛兽”。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要实现癌症无痛,首要前提是建立对疾病的科学认知——要主动学习癌症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专业知识,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如肿瘤压迫、治疗副作用等),避免因认知偏差放大恐惧心理,为后续疼痛管理奠定基础。
依托科技,构建无痛治疗体系
提及癌症治疗,人们首先联想到化疗、放疗等可能伴随疼痛的传统手段,但是随着医学技术革新,当前已经出现多种低痛或无痛的治疗方式。其中,靶向治疗采用精准识别癌细胞特定分子靶点,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清除,大幅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减少治疗相关疼痛;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副作用相对轻微。此外,传统中医疗法(如辨证施治的中药干预、针灸镇痛等)与心理干预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也可以作为疼痛管理的辅助手段,与现代医学治疗形成互补,进一步提升无痛治疗效果。患者需要充分信任医疗团队,积极落实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无痛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强化生活调理,筑牢无痛预防基础
身体机能的维护是癌症治疗与疼痛防控的重要基础,生活调理需要从作息、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同步发力。在作息上,需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稳定,提升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度;在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量以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减少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降低不良饮食对病情的潜在影响;在运动上,根据自身耐受度选择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与机体代谢,增强身体机能,对癌症预防与疼痛缓解均具有积极作用;在情绪上,主动掌握心态调整方法(如冥想、兴趣培养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以良好情绪改善身体机能,辅助减轻疼痛感受,为无痛管理注入内在动力。
整合社会支持,凝聚无痛康复合力
癌症疼痛管理并非个体单独应对的过程,社会支持体系的参与至关重要。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支持与鼓励,利用陪伴交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与心理韧性,为疼痛管理提供情感支撑;多数医疗机构与慈善组织会为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医疗咨询、疼痛干预指导及心理辅导等服务,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使其在治疗期间获得专业帮助与社会关怀;患者还可以加入互助组织或社群,通过经验分享、心得交流,在减轻心理负担的同时,获取实用的疼痛管理经验与建议,形成“互助共抗”的康复氛围。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干预,完全可以实现癌症疼痛的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信任医学技术的力量,发掘自身心理与生理潜力,同时依托生活调理与社会支持,构建多维度协同的无痛管理体系。正如“癌症无痛非空想,科学生活共践行”,愿每位患者都能在疾病挑战与康复希望的旅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无痛管理路径,让生活重拾光彩与质量!
(作者供职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肿瘤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