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与防控要点
2025-11-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 浏览:17545 次
□许欢
李大叔这两年总觉得眼睛不对劲,看东西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时好时坏,有时还伴有扭曲变形的感觉。更恼人的是,最近几个月,眼前总有一些“黑蚊子”飞来飞去,挥之不去。直到昨日,他忽然感到墨渍状烟雾在眼前弥散,视力急剧下降,遂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才被医生一语点醒:这一切的元凶,竟是他此前未太当回事的糖尿病。医生诊断其患上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网病”,并警告李大叔:“若再晚来一步,视网膜可能脱落,存在失明风险。”李大叔的经历并非个例,糖尿病这个“甜蜜的杀手”,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无数人的视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危害视力的呢?
认识“糖网病”
“糖网病”是糖尿病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本质是长期高血糖对眼底视网膜血管系统造成的进行性损害。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全球超过10%的糖尿病患者受“糖网病”困扰。在我国,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攀升,“糖网病”已经悄然成为工作年龄段(20岁~65岁)成年人首要的致盲性眼病,造成的视力损伤往往具有不可逆性。
这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严峻的社会挑战。视力丧失意味着个人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以及家庭与社会照护负担显著增加。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绝大多数因“糖网病”导致的失明,均可以进行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避免。由于该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如同悄无声息的“视力小偷”,许多患者如李大叔一般,直到视力出现严重问题才就医,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眼睛的“底片”是如何被高血糖“泡坏”的
要理解“糖网病”,可以将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视网膜则是相机内最核心的感光“底片”。这块“底片”布满感光细胞和精密如网的血管系统,负责捕捉光线图像并传递至大脑,唯有底片平整完好,才能呈现清晰视觉。然而,长期高血糖如同一种腐蚀液,持续侵蚀视网膜上密布的微小血管。脆弱的微血管壁在高血糖与高血压的长期作用下,会鼓起一个个“小泡”,即微血管瘤,这是“糖网病”最早的警报信号。
随着病变进展,血管壁细胞间连接变得松散,这些“小泡”不堪重负开始渗漏,血液中的液体、脂质成分渗入视网膜组织,导致视网膜水肿和硬性渗出。若水肿发生在视觉关键的中央区域——黄斑区,便会引发明显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变形,这正是李大叔最初出现视物不清、扭曲变形的原因。
当病变更为严重时,高血糖还会导致血管逐渐硬化、堵塞,部分视网膜区域因供血不足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对应供血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功能受损。此时,眼睛为实现自救,会释放生长信号促进异常新生血管形成以补偿缺氧,但是这些新生血管质量极差,脆弱易破。新生血管一旦破裂,血液会涌入眼球内填充的透明胶状物——玻璃体腔:少量出血会形成眼前飞舞的“黑蚊子”,即飞蚊症;大量出血则会像李大叔眼前出现的“烟雾”或“墨渍”,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新生血管常伴随纤维增生膜形成,此类瘢痕组织在收缩过程中会强力牵拉视网膜,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这也是“糖网病”致盲的最直接和终末阶段。
科学筛查,守住视力的第一道防线
面对“糖网病”这一“视力小偷”,绝不能等到视物模糊才去医院检查,建立科学的筛查策略是保护视力的首要任务。那么,哪些人需要检查、何时检查、如何检查呢?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该立即进行首次全面眼底检查——因为高血糖可能在确诊前就已经悄悄损害视网膜;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年满12岁或患病满5年时启动首次筛查;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最好在备孕期或怀孕前3个月内完成眼底检查。目前常用的筛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需要放大瞳孔的详细眼底检查,这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金标准”;另一种是快捷的眼底拍照,适合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关于检查频率,若首次检查无异常,可以每一两年复查一次;若已经出现早期病变,需要每年定期检查;当病情达到中度以上或出现黄斑水肿时,要每3个月~6个月随访一次。患者要牢记这一简单的筛查原则,就能在病变初期及时发现眼睛异常情况,保住珍贵的视力。
多管齐下,“糖网病”的综合治疗策略
面对这一视力威胁,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科学防治是关键,需要牢记以下3点:第一,控糖是“基石”,必须稳扎稳打。患者需要牢记控糖“金标准”:空腹血糖控制在4.4毫摩尔/升~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0%,稳住血糖就能切断“腐蚀液”的源头。第二,控制血压,为眼睛“减负”。高血压会与高血糖“狼狈为奸”,加速眼底病变进展,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以下,优先选择兼具心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第三,定期筛查,早治早好。一旦发现病变:若为增殖期病变,需要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减少视网膜耗氧量;若伴有黄斑水肿,可以选择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有效消除水肿并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对于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牵拉,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清除积血、解除牵拉,挽救视力。
糖尿病管理是一场贯穿一生的持久战,而眼睛健康是这场战役中至关重要的阵地。“糖网病”虽然令人畏惧,但是绝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宿命”,它可防、可控、可治,关键在于“早”——“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切勿像李大叔那样,等到视物模糊、黑影笼罩才追悔莫及。从现在开始,糖尿病患者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勤监测、常筛查,主动出击,为自己牢牢守住清晰的光明世界。
(作者供职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