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表现鉴别老年人健忘
2025-11-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 浏览:12926 次
□王瑞芳
生理性健忘是大脑衰老的自然表现,核心特点是“忘事但不糊涂”。比如刚放下的眼镜转身就找不到,经过家人提醒或自主回忆后能清晰记起;记不清新朋友的名字,但是几十年的老同事、老邻居姓名绝不会混淆;偶尔忘记买购物清单上的一两样物品,却能明确说出“要去超市买日用品”的核心目的。这类健忘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老人仍能独立完成做饭、购物、家务打理等事务,甚至能够熟练操作手机等,思维逻辑始终清晰,与家人聊天时能准确表达想法、回忆过往趣事。
病理性痴呆引起的健忘,本质是大脑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核心特征是忘事的同时还伴随进行性的功能退化。这类老人常会出现瞬时遗忘,比如刚吃完饭就问“怎么还不做饭”,反复讲同一件事却毫无察觉;被提醒忘记的事时,不仅想不起来,还可能出现“虚构记忆”,比如硬说“我已经吃过了,是你没看见”。更关键的是,他们的生活能力会慢慢下降:原本熟悉的做饭步骤变得混乱,甚至分不清盐和糖;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哪怕住了几十年的小区也认不出来;有些老人还会忘记家人姓名,认不出朝夕相处的子女,思维逻辑也明显混乱,比如把衣服放进冰箱、把鞋子当枕头。
除了记忆力表现不同,生理性健忘和病理性痴呆的老人,在其他认知功能和行为上也有明显的区别。生理性健忘的老人,注意力、判断力都正常,比如能根据天气变化准确增减衣服,出门前也会主动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遇到复杂问题时,反应可能稍慢,但是能厘清思路找到解决办法。而病理性痴呆老人会出现明显的认知紊乱:比如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判断力完全失常;做事没条理,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有些老人还会伴随情绪和行为异常,比如突然变得暴躁、多疑,怀疑家人偷自己东西,或者变得抑郁、沉默寡言,甚至可能无故走失。
针对家属常问的“老人偶尔忘事要不要就医”,可以用“三步判断法”初步筛查:第一步,看“能不能自己想起来”——正常健忘的人经提醒能回忆起遗忘的内容,痴呆患者则想不起来;第二步,判断“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能独立穿衣、吃饭、出门的,大多是生理性健忘,反之就要高度警惕;第三步,留意“有没有其他异常”——如果还伴有判断力下降、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情况,建议尽快就医。在临床上,神经内科医生常会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更加精准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痴呆及疾病类型,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
衰老带来的健忘,是岁月留下的正常现象;而痴呆引发的记忆衰退,是需要警惕的健康信号。作为子女,既要理解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多给他们耐心陪伴,也不能忽视潜在的病理信号。学会科学分辨这两种“忘事”,才能用更妥帖的方式守护老年人的认知健康,让他们在晚年也能清晰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