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医疗护理员培训 打造照护“正规军”

2025-11-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16614 次 

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崔冰心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构建完善的连续照护体系、推行规范的免陪照护服务已成为社会关切。要满足这些迫切需求,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医疗照护队伍是关键所在。然而,现有的医疗护理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培训和“权威认证”,让许多患者家庭“望而却步”。
    为破解这一难题,自今年8月起,河南省人民医院面向社会开办3期免费医疗护理员培训班,106名医疗护理员顺利结业。接下来,这些经过系统化培训和认证后的医疗护理员,会将优质医疗照护的种子播散到全省各地。
“理论+实操+跟岗”三位一体
    8月18日,第一期医疗护理员培训班开班当天,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学员们满怀期待。
   “开办医疗护理员培训班,意义重大。”在开班仪式上,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说,这是响应河南省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老有颐养、病有优护”需求的关键行动,更是医院践行社会责任的创新探索。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6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也制定了《河南省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推动免陪照护服务规范化发展。
    培训班开班后,首批38名学员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通过医学模拟人在模拟场景中练习鼻饲管喂养、协助翻身及叩背等护理技能。
    “为了让学员扎实掌握照护知识,我们充分发挥了医院丰富的教育资源。”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黎明说,医院构建了独特的“理论+实操+跟岗”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形成了“培训体系标准化、教学资源顶级化、管理模式闭环化”的培训经验。
    课程内容严格依据国家《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升级,涵盖法律法规、感染控制知识、生活照护、康复锻炼、安全急救及沟通技巧等核心内容。总学习时长为150学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授课及培训时间为每天8时至18时。
    21名资深、高职称的优秀护理专家组成的师资团队,充分运用医院先进的医学模拟资源与病房实践资源,通过理论学习、模拟实训及跟岗实践等阶梯式教学方式,确保学员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全面提高护理能力。
    严格把控培训人员资质,学员须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且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培训期间需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及考勤规定,通过考核与综合评估,合格者可获得结业证书。这意味着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形成了从报名筛选到结业考核的完整闭环。
从“凭经验”到“讲科学”
    45岁的王忠菊是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参训前,她在开封已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6年。“小动作里藏着大学问。以前凭经验做事,现在才明白每个细节都有科学依据。”王忠菊感慨道,培训让她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她认真记录每一个操作要点,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我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患者更加安全、舒适。”
    32岁的刘翠拥有大专学历,3年前开始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她说,以前觉得医疗护理员就是照顾患者、老人,并且有时还会因此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卑。但通过这次学习,她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认识到医疗护理员是一个专业岗位。其技能复杂程度是主要衡量标准,并分为5个职业技能等级。这份职业的价值远超预期。
    40岁的李春风在培训结业后实现了身份“升级”,从一名医疗护理员成长为带班组长,负责指导新入职的护理员。她说,过去仅将这份工作视为谋生手段,如今才真切体会到职业尊严与责任。“老师说,我们面对的不是患者,而是一个有尊严、有情感的人。这句话让我明白,这是一份充满温度与尊严的职业,我们是患者家属的‘眼’和‘手’,也是护士的‘左膀右臂’。”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培养‘懂专业、有爱心、能担当’的优秀照护人才。这种培养理念在学员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李黎明说,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员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变得从容自信,从独自作战转变为协同配合,脸上多了笑容,眼中也有了光芒。他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重塑了对职业的认同感。
“播撒一粒种子,长成一片森林”
    作为培训班核心讲师,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三病区护士长路俊英拥有丰富的带教经验。
    在她看来,医疗护理员的培训难度丝毫不亚于专科护士培训。由于学员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必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耐心和专业激发每位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做好此类培训的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一是“降维”与“提趣”相结合,二是“技能”与“心法”相结合。
    “我们将高深知识‘翻译’为学员易懂的通俗语言,注重案例讲解与动手实践,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不仅传授‘如何做’,更强调‘为何这样做’及‘如何做得更好’。技能如同骨架,而人文关怀才是赋予其生命力的血肉。”作为带教老师之一及神经外科三病区教学秘书的赵艳燕,在授课中也践行了这一理念。
    “为什么患者进食后需保持体位30分钟再卧床?为什么鼻饲前要先注入温水?”培训课堂上,学员们的热烈讨论与实操细节讲解交织。
    “亲爱的学员们,你们选择的不仅是职业,更是一份承载温度与尊严的使命……”“愿你们成为有温度、有能力、有收获的健康守护者……”“愿你们成为他人黑暗中的光……”结业时,老师们将心意化为笔墨,在学员手册上写下饱含深情的寄语。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