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与急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2025-11-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15793 次 

□曾伟国

   秋冬季节,儿科门诊挤满了咳嗽、发热的孩子。不少家长会感到困惑:同样是咳嗽、发热,为什么有的孩子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有的孩子却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事实上,这两种疾病在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均有差异。家长准确识别有助于配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病变部位不同,风险差异大
    把孩子的呼吸道比作一棵大树:鼻腔、喉咙是“树干”,气管是“大树枝”,支气管是“小树枝”,末端肺泡是“树叶”。
    急性支气管炎的炎症主要集中在“小树枝”——支气管黏膜,类似于树枝表面长出“小疹子”,虽然影响呼吸通畅,但是不破坏“树叶”的功能。炎症较表浅,若及时护理,多数孩子1周~2周即可康复。
    支气管肺炎则更为严重,炎症不仅侵犯“小树枝”,还蔓延至“树叶”。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部位,一旦受损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婴幼儿威胁更大。
    3个关键症状,初步识别疾病
    若孩子发热、咳嗽持续3天以上未见好转,需警惕这两种疾病,可通过以下3个细节进行初步辨别:
    咳嗽特点不同
    急性支气管炎早期多表现为干咳,后续可能咳白色或黄色痰,咳嗽声较清亮,无明显呼吸困难。部分孩子白天咳嗽较轻,晚上躺下后加重。
    支气管肺炎引发的咳嗽更为剧烈,常伴有喘息或呼吸急促。家长可观察孩子的呼吸频率:1岁~3岁孩子正常每分钟呼吸约24次,若超过30次,或出现鼻翼扇动、嘴唇发紫等症状,需警惕肺炎。
    发热规律有别
    急性支气管炎多表现为中低热,体温很少超过39摄氏度,服用退热药后效果明显。
    支气管肺炎多表现为高热不退,体温常超过39摄氏度,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仅短暂下降后又快速升高。
    精神食欲反差大
    急性支气管炎对孩子整体状态影响小。孩子虽然咳嗽,但是精神尚可。
    支气管肺炎易导致孩子精神变差,出现嗜睡、烦躁症状,甚至拒绝饮食、饮水。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仅凭症状难以确诊,需要结合专业检查。
    听诊:听声辨病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部可闻及干性啰音,这种声音类似于用吸管吹泡泡时发出的“滋滋”声,在咳嗽之后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也称为“水泡音”,其声音类似挤压海绵的“咕噜声”,且在咳嗽后不会消失,这提示肺泡内有积液。
    胸片:显影病变
    当听诊怀疑肺炎时,通常需要拍摄胸部X光片进行确诊。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胸片多为正常或仅显示“肺纹理增粗”;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胸片会显示“斑片状阴影”,这代表肺泡区域被炎症侵袭。医生会根据这些影像特征来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与护理
    许多家长希望为孩子使用抗生素,但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滥用药物不仅无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护理为主
    多数急性支气管炎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症状,如保证休息、补充水分等,一般不需要住院,通常1周~2周即可痊愈。若咳嗽超过2周或出现呼吸急促,需要到医院复查,排除肺炎。同时,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让孩子吸入冷空气或烟雾。晚上咳嗽加重时,可垫高枕头。
    支气管肺炎:规范治疗,重症需住院
    支气管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引起,治疗常需使用抗生素。轻度肺炎患儿若精神状态良好且无呼吸困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口服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紫、高热不退或年龄在3个月以下、有基础疾病者,则需要住院治疗,可能需要接受静脉输液、吸氧或使用呼吸机。
    在护理方面,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多休息,尽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家长要牢记这3件事
    1.家长要注意的是,若孩子发热超过3天不退或咳嗽伴呼吸急促,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2.“冰糖炖雪梨”“艾草泡脚”等方法无确切疗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3.注意保暖,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按时接种疫苗,从根本上降低感染风险。
 (作者供职于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