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扎根民生的医疗强基实践
2025-11-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27187 次本报记者 朱晓娟 侯少飞 通讯员 任亚斌
清晨的阳光洒进周口市郸城县石槽镇卫生院的诊室。
全科医生田文博刚打开电脑,就接到了郸城县人民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邀请。屏幕上,一位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清晰可见。“通过这个系统,我们镇卫生院的医生能和县里的专家一起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田文博对记者说。
这样的场景,在周口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是常态。作为一个人口超千万的传统农业大市,周口市曾经面临着患者群体基数大、财政支撑保障能力有限、医保基金支出压力较大等多重挑战。近日,记者深入周口市多地,实地探访周口市如何用“紧财政”办好医疗“大民生”的创新实践。
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的协同破局
医改涉及面广,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改革合力。据了解,周口市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下设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改革有力推进。
周口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科科长郭义龙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以来,围绕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和示范项目推进,我们已召开专题调度会3次,并建立了‘改革任务、项目进度、资金拨付’3张清单,实行‘周监测研判、月调度盘点’的闭环管理,解决了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
在项城市第一医疗健康集团总医院,院长李松林向记者展示了医共体建设的成果:“我们整合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办八部两中心’,实现了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和后勤服务的‘七统一’管理。”他举例说,去年他们通过集中采购和精细化管理,节约医疗成本近千万元。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在项城市永丰镇卫生院,正在接受中医理疗的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做理疗要跑到县里,来回得一天;现在,在镇卫生院就能解决,医保报销比例还高。”
记者看到,在永丰镇卫生院中医馆内,针灸、推拿、理疗等设施一应俱全,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
这一变化得益于周口市构建的市带县、县带乡、乡管村三级协同体系。市级层面组建了3个健康服务集团,形成“3+3+N”高效医疗服务格局;县级层面成立了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造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四个共同体”。2022年以来,周口市累计下派1886名骨干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值诊带教,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共建科室356个。
在西华县田口乡卫生室,记者见到了正在使用人工智能辅诊系统为村民看病的乡村医生田全彬。
“这套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疾病。”田全彬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智能诊断界面说,“遇到疑难病例,还可以通过远程系统请县医院的专家会诊。”他刚刚为一位村民做了血压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了县里的健康管理平台。
数据显示,通过系统化的能力建设,周口市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的占比从2021年的15.6%提升到57%,公有化标准化村卫生室占比由9.7%提升至98.23%。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达到46.4%,较2021年提高了21.85个百分点。
数字驱动与政策协同的双重突破
“叮咚——”在周口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一名调度员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通过“一键呼叫”系统定位患者位置。她一边调配距离患者最近的救护车,一边通过系统将患者基本信息发送给接收医院。“这套系统覆盖所有村卫生室,使120到达急救现场的平均时间从19分钟压缩到14分钟。”周口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张博对记者说。
周口市投资建设的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成为医改的“智慧大脑”。
在周口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向记者演示了系统如何运作:“该平台已汇聚医疗数据5.3亿余条、数字档案近800万份,打破了医疗、医保、医药之间的信息壁垒,在政府监管、医疗机构运营、医生诊疗、便民就医等层面实现全面赋能,形成了‘政府治理有据、医院协同有力、医生诊疗有智、群众就医有感’的综合成效。”
据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部署人工智能西医辅诊和智慧中医辅诊系统,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还部署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实现智慧急救、智慧问诊等多场景应用。
政策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周口市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对市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这一制度让医院管理者能更专注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位医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周口市还建立了与医疗服务收入、年度收支、综合考评等情况相挂钩的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医务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占比达到54.8%。
在郸城县中医院的共享中药房,药剂师正在为乡镇卫生院调配中药处方。“我们建设了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乡村医生开出的处方,我们这里统一配药,通过物流直接送到村民家中。”该院院长付登云介绍说。
周口市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102个。医保政策的倾斜让中医药服务更可及——县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标准在同级别医疗机构规定基础上降低1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24年,周口市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药、价、保”联动改革方面,周口市推进集采提质扩面,落实三明联盟采购的18类医用耗材,中选品种平均降价幅度达62.9%。通过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拨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实行“总额预算、月度预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管理。一位医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机制倒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2024年全市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支付率达101.5%。
从“重治病”到“强健康”的全周期守护
夜幕降临,在沈丘县白集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熊永才刚刚结束今天的随访工作。“我们拿出居民医保当年个人缴费的7.5%用于家庭医生签约,建立以健康指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他一边整理健康档案一边说,“这种机制引导我们主动‘管慢病、治未病’。”
周口市打造整合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整合妇幼、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等职能,成立市、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四级”协同,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护士“五医”共管的主动健康服务模式。该市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均达到84%以上。
“现在,我们不仅看病方便了,了解的健康知识也更多了。”在川汇区文化广场锻炼的退休教师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刚在社区的“健康小屋”做完免费体检。数据显示,周口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1年的28.97%上升到今年的32.26%。
“改革永远在路上。”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国胜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政府办医责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