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史馆背后的“精神密码”

2025-11-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21442 次 

本报记者 朱晓娟 许冬冬 郭娅妮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史馆的进口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一场手术场景。画面中,外籍医生金纯仁正带领3位中国学生专注地实施眼科手术,简陋的器械挡不住他们眼神里的执着。这张跨越百年的照片,串联起该院“医术传薪火,仁心照初心”的壮阔征程。

“院史馆让医院变成了职工的精神家园。”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武素英说,这里也是医院发展“活档案”的守护地。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04年的开封福音医院,首任院长就是金纯仁。医院后历经三迁院址、九易院名,从最初的简陋诊疗点,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医疗机构。

“这张照片真实记录了医院初创时期‘教学相长’的场景。”解说员常陆站在照片旁,指尖轻抚过展墙,向来访者娓娓道来。

在院史馆的众多陈列中,独轮车与太师椅静静伫立。前者是当年接送患者的“120救护车”,后者是住院登记处为患者准备的候诊椅,一器一物都在诉说着该院“以患者为中心”的不变情怀。

这种情怀,该院骨科创始人段汝训的女儿段明勤有着最深刻的体悟。“父亲一生都在践行‘医者仁心’,他常说医生的手既要握得住手术刀,更要暖得了患者心。”作为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段明勤传承了父辈的医者仁心,“1983年父亲累倒在手术台,曾叮嘱家属将遗体捐给医学院。他用一生诠释了‘术’与‘心’的真谛,这种精神也一直指引着我。”

在院史馆内的“学科发展树”触摸屏上,62个专科、124个亚专科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眼科作为优势学科已成长为“院中院”——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心血管、普外等多个学科也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行列。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医者对“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对于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而言,参观院史馆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课”。照片中,前辈们的专注与坚守,让他们对即将开启的医护生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站在这张照片前,我真切理解了‘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的重量。”新入职护士孙枭雄眼神坚定,“前辈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尚能攻克难关,如今我们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更要扛起这份责任与担当。”

2025级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白梦珂被前辈们的科研精神深深触动:“这种扎根实际、潜心钻研的学术传统,是我求学的标杆。”

百年时光流转,老照片中的场景已迭代为现代化手术室里的精准操作,当年的医学火种成长为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从金纯仁的倾囊相授到段汝训的鞠躬尽瘁,从代代相传的医者担当到新入职员工的青春誓言,“医术”与“仁心”的传承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从未间断。

如今,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史馆已开馆10个年头,线上线下参观人数超300万人次,历史又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张跨越世纪的手术照片,见证着“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的宗旨代代相传,也激励着万千省医人在医学道路上勇毅前行,让百年术心在岁月长河中永远闪耀。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