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春节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春节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李伯群

   春节前后,单位年会、同学聚会、亲戚朋友聚会等,大吃大喝后最煎熬的就是我们的脾胃。很多身体的问题也会在此期间出现或者暴露出来,比如脾胃的问题就是最常见的问题。脾胃在身体里面的分量有多大呢?
    《黄帝内经》中记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全靠脾胃接受食物,并加工转化成气血津液,再输送滋养全身。
    《脾胃论》中记载:“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这不仅使我们对脾胃认识有所启发,同时对我们防治脾胃疾病亦有所借鉴。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记载:“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意思是说,这带空腔的五脏,它们的生理功能如天运一般川流不息,接受五脏的浊气传导输泻,不能久留贮藏,分别输泻排出体外。
    春节期间,人们对于饮食往往会忘记克制,暴饮暴食现象时有发生,却浑然不知,脾胃功能无法经受如此的考验。当我们吃进去的东西超过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出现不堪负荷,开始积食,积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就会化积成热,出现阳明腑实证,感觉肚子堵得慌、便秘、发热,严重者还会出现逻辑混乱,昏迷等症状。为防患于未然,每天吃饭前可以先吃点容易消化的水果,饭后稍微休息后要散散步,如果感觉有点积食了,要用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泡水喝,如果已经出现胃热,就用晚蚕砂、陈皮煮水喝。
    春节期间如果过量食用寒凉性的海鲜,还可能出现急性腹泻的风险。一般情况下,用生姜煮水加红糖就能止住,如果是不太新鲜的海鲜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试用紫苏煮水喝,能解鱼蟹之毒。
    大吃大喝后要让脾胃得到休息,这时煮点小米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配点青菜萝卜,是个很理想的做法,能让人获得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春节前后应吃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南瓜、白扁豆、炒薏仁、芡实等,山药可以煮排骨汤,可以切片炒五色菜,可以做成山药羹;南瓜可以和山药拼盘一起蒸,金银相间既美味又有卖相,南瓜还可以做成海鲜盅、南瓜泥、南瓜饼;白扁豆加芡实薏仁炖猪肚可谓相得益彰。
    春节期间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不良饮食习惯。
    一、不按时吃饭,要么不吃,要么狂吃
    白天睡到日上三竿,一天只吃两顿或一顿是很多年轻人春节的打开方式。要么不吃,要么狂吃。早上7时~9时是胃经运行时间,这个时间段里应该吃早饭;而9时~11时是脾经运行时间,是帮我们运化营养的时间。如果在该吃早饭时睡觉,在晚上该休息时却狂吃辣子鸡等让脾加班透支,就会出现胃痛腹胀。
    二、拼命吃水果
    一到春节,少不了各种水果,橘子、苹果、龙眼、橙子、西瓜等,甚至有些水果还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当脾胃运化它们时,需要消耗更多阳气。凉的、生冷的一吃多,就会加重脾肾阳虚症状。当吃多了生冷水果,脾阳不足,大便都不成形了,那维生素含量再高也没意义。
    三、过食肥甘厚味
    大肉、烧鸡、牛排、鱼、虾等,春节里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吃进嘴里的每一块肉,是需要靠脾胃消化、输送出去的。当摄入量超过脾胃承受能力时,那些消化不完的高蛋白质、高脂肪就会慢慢堆积在体内形成湿气和痰。痰停在哪,病就在哪。有句谚语“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意思是说,鱼味道鲜美,但多吃容易导致内热蓄积,即“生火”;肉美味可口,多吃则会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即“生痰”。
    四、狼吞虎咽,过食辛辣
    细嚼慢咽是很传统的养生方法,古人就深谙此道。现代医学发现细嚼慢咽是很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肠胃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唐代孙思邈就极其推崇细嚼慢咽,我们也都知道老人家很长寿,用事实告诉我们慢有慢的厉害之处。人长牙齿就是为了咀嚼的,如果把牙齿的任务都扔给胃来完成这对胃也是一种负担。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而五味对应五脏。吃得太甜会使脾气濡滞,胃气薄弱;吃得太过辛辣,辛热就容易产生胃热,灼伤胃阴。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