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良好的中医医疗环境正在形成
培养具有精益求精意识的中医药人才
女童没穿过凉鞋 因脚趾和别人不同
李金明:调理气血为要 顾护脏腑为重
1
11 1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李金明:调理气血为要 顾护脏腑为重
 

李金明:调理气血为要 顾护脏腑为重

   李金明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长、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所长。他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理事等职务;2000年,他被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第二批带徒的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9项,其中他主持的科研课题“中西医结合手法整复治疗肱骨内上踝3~4度骨折”,1978年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主持的科研课题“小腿内侧肌间隙血管皮瓣”,1982年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荣获卫生部乙等奖;参与的科研课题“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1990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40多年来,李金明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具有精深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与同事创造性地利用人体肌间隙血管,发明了小腿内侧皮瓣、腓骨皮瓣和胫骨皮瓣,并将其以游离移植、带蒂交叉移植、顺或者逆进行岛状移植等形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
整体辨证  气血为先
    李金明时常说:“人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可分割。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李金明认为,皮肉筋骨、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经络血脉、五官九窍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平衡,一处受伤,便会累及全身,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肿胀、疼痛、瘀热、纳呆、便秘等常见症状。因此,李金明强调,骨伤科论治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看待骨折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关系,局部与全身兼顾,外伤与内伤并治;且治伤必先治瘀血,因肢体伤损,经脉受害,其血必溢而瘀,正如《正体类要》序中阐述的“肢体损于外,同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观点。他认为,创伤与气血的关系尤为密切,创伤后导致的气血运行紊乱更需要注意,气血调和能使阳气温煦,阴精滋养,骨接筋续;若气血失和,则会百病丛生,这也是传统中医学上强调的“瘀不去则新不生”之理也。
筋骨并重 肝肾同治
    李金明认为,肢体伤损先及筋而后至骨,筋伤骨未必伤,骨伤筋必先伤,因筋坚劲刚强,能约束骨骼;而骨为立身之干,全依赖筋之络缀,筋强劲有力方能使关节通利。因此,中医在临证时必须筋骨并重,方能扶筋立骨,不会导致顾此失彼。同时,李金明又认为,筋骨并重,根在肝肾,因肾主骨、肝主筋,只有肝血充盈,肾精充足,才能筋韧骨强。李金明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骨折脱位还是骨伤杂证,都非常注意对肝肾的治疗,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按照临床和八纲辨证,将其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重用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杜仲、熟地黄、黄芪、续断、怀牛膝、鹿角胶、枸杞子、肉苁蓉、独活、桑寄生等药物,随证使用,时常能够取得满意疗效。由此可以看出,李金明在诊治骨伤疾病时,非常注重舒筋活络药物的应用,认为舒筋活络之品多走肝入血,肝属风木,舒展通达,肝血充盈条达,则拘挛之筋腱自然舒通。由此可以看出,李金明对《黄帝内经》中“肝主筋”理论的具体、灵活应用。
内外兼治 调理脏腑
    内外兼治是李金明诊疗骨伤科疾病的一大特色,这是他的学术思想之一。外治包括独特的理伤手法、固定及锻炼器具;还有外用药物,包括外敷、外贴、熨洗药物的应用,主要由平乐正骨传统秘方配制而成,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通利肢节之疗效。内服中药则按照损伤初、中、末3个阶段分别或者相兼应用破、和、补三期用药。李金明认为,损伤早期骨断筋伤,血瘀气滞,“瘀不去则新不生”,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有所堕坠,恶血留内”的观点,故而早期,中医宜掌握血活瘀去、瘀去骨接、瘀去骨合的活血化瘀原则,包括下(攻下逐瘀)、消(行气活血)、清(清热解毒)、益(益气活血);中期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治疗应以活血通络为主,包括和(和营止痛)、续(续筋接骨)、舒(舒筋通络);晚期气血亏损,以补气血、壮筋骨为主,包括补(补气养血)、健(健脾益胃)、滋(滋补肝肾)、温(温经通络),以上为内治方法,形成了诊断上以辨证为主,治疗上以手法、器具和方药为主的特色。但是,病有新旧,体有强弱,所以新病宜大剂猛治;稍缓宜宽猛相济;陈久宜宽治缓治,用药平和。总之,少壮新病宜攻,老衰久病宜补,脏腑气血共辨,内外相因施治。他的用药特点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以破、和、补三期为用药总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二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药有专攻,味少量足;三是强调调理脏腑,培补先后天,使肾实则骨有生气,脾盛则肾精充盈。由此可以看出,行气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活血、培元固肾健脾是李金明诊疗骨伤科疾病的用药总则。
调理气血为要  顾护脏腑为重
    “调理气血是治疗疾病,特别是治疗骨伤科杂病、恢复人体正常机能的基本方法!”李金明说。气和血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调治气血则相得益彰,乃为治本之法。同时,由于骨伤科疾病引起的气血失调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治疗时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病因病机,以理气、益气、养血、活血、解郁、滋阴、通痹为基本治法,补而不留邪,攻而不伤正,攻补兼施,最终达到祛邪正安的治疗目的。
    据介绍,李金明治伤专从气血论治,破、和、补三期用药各异。李金明将传统经验加以创新和发展,初期用药瘀则当破,亡血补而兼行,因气血互根,血药中必加气药才能加快病愈;中期用药以和解为主,兼消肿止痛,接骨续筋;后期用药因损伤日久,患者长期卧床,加之不同的固定方式限制了肢体活动,以补气血、健脾固肾、通利关节为主。不同时期,通中兼补,辨证而治,时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李金明在临证时,强调要“以调理气血为要,顾护脏腑为重”。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临床上,即便是气滞血瘀证,他也时常在行气活血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补气药,二者同治相得益彰,往往疗效显著。
    总之,李金明在中医骨伤科方面,秉承平乐正骨之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形成了理伤手法、固定方法、整体辨证、内外兼治、功能锻炼的中医骨伤诊疗特色,尤其是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骨伤科疑难杂症等享誉全国。他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品德高尚,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骨伤科人才,为中医骨伤事业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报综合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