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每周一练(医学统计学方法)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32)
儿童退热药用药指导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1
11 1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儿童退热药用药指导
 

儿童退热药用药指导
□谢若涵 李君霞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在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摄氏度或腋温≥37.5摄氏度定义为发热。

使用退热药的目的
    有关研究显示,不应将恢复正常体温作为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发热是一种生理机制,对抗感染和病情恢复有益。证据显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降温治疗不能降低发热性疾病的病死率,使用退热药的主要益处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从而改善整体临床状况。因此,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的舒适度,而不是仅关注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使用退热药的时机
    我国2016年版《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推荐:对≥2月龄、腋温≥38摄氏度,或因发热导致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应给予退热药物。
如何选择退热药
    推荐使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个月以上的孩子,每次10毫克~15毫克/千克,每次用药间隔4小时~6小时。每24小时不超过4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退热作用的强度稍大些。由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肾功能还不完善,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增加出现肾毒性的风险。因此,一般建议6个月以上的孩子才可以使用布洛芬。如果之前使用过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显著,才考虑改用布洛芬。每次5毫克~10毫克/千克,每次用药间隔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使用不超过4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
使用退热药的注意事项
    一、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属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虽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使用较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降低体温的度数略多一点,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能提高患儿的舒适程度;两药联合使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药物过量中毒的风险,因此这两类药物应避免联用。
    三、2个月龄以下的婴儿、新生儿慎用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需要通过肝脏转化代谢为有生理活性的成分,参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E合成与释放,调控体温调节中枢发挥体温调节作用。新生儿及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且不成熟,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转化代谢排泄较年长儿及成人相对慢,药物蓄积易致肝肾损伤,甚至不可逆的组织结构变性坏死。
    四、长期发热儿童的退热治疗不是主要目的。长期发热儿童的关注点在于确认发热的病因,而不是单纯的退热治疗。
    五、普通感冒发热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适用于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所以对于发热的患儿,应查明病因,对症选药。对于诊断不明的发热,滥用抗生素非但无益,而且会带来一些毒副反应,如腹泻、细菌耐药等。因此,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
孩子发热时如何居家护理
    一、一般情况下,没必要特意唤醒孩子服用退热药。发热是一种症状,这种症状本身是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发热恰恰说明孩子的身体正在积极地和疾病作斗争。给孩子吃退热药并不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也不是为了让体温降到正常水平,而是为了缓解发热引起的难受症状,让孩子身体感觉舒服些。如果孩子睡得舒服安稳,是没有必要叫醒孩子喂药的。
    二、不要随意给发热的孩子捂被子。因为过度包裹,不利于孩子散热,还可能诱发热性惊厥,而且孩子出一身汗,容易导致脱水,对病情恢复更为不利。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冷热适当增减衣物,若孩子热则少穿些,若孩子冷则多穿些。
    三、不推荐通过酒精擦拭来降温。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酒精对其有一定的刺激性,同时酒精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药学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