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村民动起来富起来
宝丰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5月30日,来自濮阳、驻马店、周口
温县人民医院
襄城县医共体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我是医生,应时刻为患者着想!”
1
11 1 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襄城县医共体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襄城县医共体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王晓朋  菲 菲

   “甭管花了多少钱,反正命保住了!”近日,在许昌市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的成员单位——襄城县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愈即将出院的77岁的侯老太太开心地说。
    侯老太太的受益,得益于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的成立。据襄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清奇介绍,2019年9月4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该县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起覆盖县中医院、民营医院和16家乡镇卫生院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并由县编办批准成立医疗健康集团事务管理中心。
    张清奇说,医共体建设,是对传统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融合与调整,必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是,群众有期盼、职能部门要担当。目前,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县人民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推行“七统一”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集团分院院长双任命制。通过医保打包付费和信息化建设,助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信息化支撑
实现县、乡、村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侯老太太的成功救治,还得益于襄城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立。5月4日11时,正在家附近散步的侯老太太,突然感到恶心、呕吐、腿软无力。侯老太太的媳妇和老伴儿见状,立即用家里的三轮车将她送到了姜庄乡卫生院。随后,侯老太太经襄城县区域心电中心诊断,被确诊为心肌梗死,立即被送到县人民医院救治。该院迅速启动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在患者手续、费用均未到位的情况下,心内科主任医师刘鸣等专家迅速抢救,为其实施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0分钟开通堵塞血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据了解,2020年下半年,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通过近1个月的时间,打造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互联网+远程诊疗+区域协同”建设,实现了县域内群众就医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健康大襄城”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县域内群众挂号、就诊、检查、手术、医保结算等全流程就诊服务。目前,全县医共体成员单位,基本实现县域内群众的慢性病管理和医疗健康管理工作,实现群众就医数据的实时监管。
    据襄城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永召介绍,该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串联全县医疗服务资源,建设六大区域共享中心,实现县、乡、村医疗资源共享。在县级,以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总揽,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在乡级,通过信息化,实现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数据互联互通,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出具诊断报告,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院科帮扶”“名医回乡”“一村一医”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去年12月7日,家住襄城县孙祠堂村的51岁村民贾某因突发性耳聋,来到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的成员单位——紫云镇卫生院就诊,通过耳鼻喉科专家祝晓红及时诊断、救治,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患者病愈出院。
    据祝晓红介绍,自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成立以来,她每周一、周三、周五全天在紫云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带教、帮扶,帮助该院筹建了耳鼻喉科,方便了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及时就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该集团通过“名医回乡”,定期组织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卫生院医生、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着重从处方点评、医疗质控、诊疗技术指导、急救技能培训等方面,逐步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为了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该集团开展“一村一医”医师包村活动,下派医务人员驻村诊疗,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用药指导、免费发药等服务,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降低慢性病人群的致残率。
    据紫云镇卫生院院长张宝罗介绍,以往遇到类似贾某这样的患者,一是建议患者转诊;二是由内科医生简单对症治疗;三是易误诊。如今,通过该集团专家的全方位帮扶,不仅方便了群众及时就诊,还节省了群众的治疗费用,提升了卫生院整体的诊疗服务能力。
转变思想 实干破局
“以治病为中心”变为“以健康为中心”
    “现在,俺感觉像重生一样!真心感谢医务人员挽救了我的生命!”5月3日上午,家住襄城县湛北乡李成功村的53岁村民赵某因急性心肌梗死晕倒在家中,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襄城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赵某转危为安。
    据襄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清范介绍,自医共体成立以来,该集团为每个村卫生室购置了电脑、摄像头、远程会诊显示屏等设备,并为乡村医生办理医疗责任险、统一服装、安装网络宽带,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上级专家的诊疗服务,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死率。
    据了解,自襄城县医共体建设以来,2020年襄城县县域内住院就诊率提升了1.57%,县外住院患者同比减少22%;药品集中带量采购162次,节省资金71.01万元。襄城县医共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探究县域内就诊率低的原因,张清奇认为:一是上级医院的虹吸效应。大医院应该看大病,小病在基层医院,使患者合理分流。二是县域内诊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外出学习、购买高端医疗设备,想办法留住患者。三是大部分农村患者不能理性就医,卫生院应多做宣传,通过舆论引导,转变老百姓对大医院可以治百病的不理性的就医观。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张清奇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在医保支付改革方面,推行医保支付总额预算制,使医保资金由保命转向保健康;在医防融合方面,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