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考前焦虑,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本报记者 丁 玲
高考在即,个别考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何正确缓解考前焦虑?听听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孔德荣怎么说。 孔德荣说,一提到考试就心情烦躁、心乱如麻,感觉力不从心,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或者失眠、不想吃饭,上课时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肠胃不适、动作僵硬、过敏,这些考前焦虑是常见的情绪反应。面对大型考试,产生紧张心理是正常的,考生和家长应学会调适这些紧张情绪,坦然从容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我感觉自己比孩子还紧张,吃不好、睡不好。”郑州吴女士为了配合女儿高考,推掉了所有社交活动,密切关注女儿的一举一动,担心孩子考不好。 面对这一问题,孔德荣建议,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作为考生家长,首先,要为考生做好后勤服务,合理安排考生的饮食和睡眠,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膳食。其次,家长尽量避免对考生提出过高要求而增加其压力,要认可自己的孩子,多给予鼓励,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适时给予疏导。 有不少考生拼命抢时间复习,作息时间颠倒,生理功能紊乱,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致使大脑过度疲劳,体能下降,出现头晕、失眠和食欲不振等。针对这种情况,孔德荣说,迎考阶段的休息十分重要,考生千万不要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 孔德荣提醒,考生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期望值,时刻提醒自己一切顺其自然,避免身心过度疲劳;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多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适当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听听舒缓的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 家长如果发现考生出现严重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应尽早带其到心理门诊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