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药势辨析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的法则
满足群众需求 推进中医药发展
1
11 1 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的法则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的法则
□尹国有

   治疗法则亦即治疗大法,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它是根据临床证候辨证求因,在确定成因的基础上,进行审因论治而确定出来的。当治疗法则确定之后,它就成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的主要原则。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方是从属于法的,治疗法则是用方的依据。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脏有病,诸脏皆受影响,加之胃与肝、脾的特殊关系,所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必涉及肝、脾等脏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法则很多,但就临床实际来看,以下面治疗法则较为常用。当然,由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在具体运用其治疗法则时,常常是诸法相互配合,结合应用,以更具针对性,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健脾益胃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脾胃虚弱证者。患者由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伤中,导致胃气虚损,出现胃脘部隐隐作痛,按之觉舒,不思饮食,食后胀满,时作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常用方剂有健脾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砂仁、山药、黄芪等。
解表和中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晚不慎受凉,寒湿之邪侵袭胃腑者。常见症状有脘腹胀闷疼痛,伴恶心呕吐,或身体倦怠,兼见恶寒发热等。常用方剂有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常用药物有藿香叶、紫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等。
益胃养阴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阴液耗损,胃阴亏虚病理机制者。常见症状为胃脘部隐隐作痛,灼热不适,口干食少,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常用方剂有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常用药物有沙参、麦冬、玉竹、白芍、乌梅、石斛等。
理气和胃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病理机制者。常见症状为胃脘部胀痛,痛连两胁,嗳气频作,咽部有梗塞感,大便不畅,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常用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陈皮、延胡索、川楝子等。
消食导滞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食滞胃脘,停积不化病理机制者。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或得矢气胀痛减轻),舌苔厚腻,脉弦滑。常用方剂如保和丸、消食导滞丸等,常用药物有陈皮、半夏、莱菔子、山楂、建曲、麦芽、厚朴等。
和胃降逆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外感或内伤,饮食失节而损伤胃腑,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反胃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常用方剂有旋覆代赭汤、丁香散、橘皮竹茹汤等,常用药物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陈皮、竹茹、丁香、柿蒂、生姜等。
清胃泻火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胃热证者。多因饮食不慎,湿浊停胃,积滞不化,郁而化热,湿热内扰胃腑,出现恶心、吐酸,口渴喜冷饮,心烦易怒,多食易饥等症状,或见胸闷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常用方剂有丹栀逍遥散、左金丸、清胃散等,常用药物有黄连、栀子、茯苓、陈皮、半夏、竹茹、丹皮等。
温胃散寒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寒邪犯胃证者。患者由于平素恣食生冷,寒积于中,或寒邪直中胃腑,导致胃脘冷痛,呕吐清涎,畏寒喜暖,胃脘部疼痛得热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常用方剂有理中丸、良附丸等,常用药物有高良姜、香附、陈皮、吴茱萸、丁香、佛手等。
活血化瘀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瘀血阻滞胃腑证者。患者病程已久,导致瘀血阻滞,常见胃脘部疼痛,比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比如瘀痛时间较长,损伤络脉,血不循经,则可上溢出现吐血,下溢出现便血,舌质紫间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失笑散、桃红四物汤等,常用药物有蒲黄、五灵脂、丹参、青皮、枳壳、木香、三七粉、郁金等。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