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飞
中医药学集自然科学属性与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于一体,既有自然科学内涵,又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应兼顾科学性与人文社科性,以世界卫生问题为导向,紧跟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建立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体系,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对中医药学术进行历史性审视,从史料的角度对中医药学术体系进行学理性探求 中医药学从形成、发展到逐步完善的史料,决定了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深度与厚度。然而,从史料的角度考察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认识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理论与医疗价值,意义重大。在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对中医药学术进行历史性审视,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药学术体系进行学理性追求,从而体现历史传统与学术追求的融合统一,服务于对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文化价值探究和历史思考。 从中医药文化史的角度,审视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构建。是否从中医药文化史的角度,对中医药学术进行审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医药学术体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医药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能够准确把握中医药学术的问题本质、根本特征等根本问题。以中医药典籍文献为例,从文化和历史的宏观视角,认真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著书的真伪、文字的考证、材料的梳理;同时,充分汲取前人的考据成果,可以进行鉴别、分析,不断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 注重中医药学术史与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进行结合研究。中医药典籍是记载文化的载体,中医医家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体,中医药典籍与中医药医家是物与人的深刻交集,揭示了中医药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本质。在中医药学术史的研究过程中,要深刻研究中医药学术的生成与流散,在深入整理和挖掘中医药学术的过程中,把历代中医医家的学术思想放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视角中,进行总结和重建,产生原创性成果,丰富中医药学术史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 从中医药认知结构研究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发展规律。任何学术体系的理论知识都是按照一定的认知结构发展和构建的,具有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学术框架。中医药学术体系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在发展、演变和融合中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面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医疗问题,不断总结自身医疗实践经验,完善医疗理论,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要善于从中医药学术中的不同学术思想的认知结构和相互关系中,深入整理中医药学整体理论知识和学术框架体系,进行认真比对和梳理,发现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演变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学术体系与其他学术体系不断交流和融合。 加强中医药学术流派研究,揭示中医药学术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2000多年的中医药发展史上,不同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医药学不断发展、完善的标志与特征,也是中医药学区别于世界其他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体现,医学流派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丰富了中医药临床实践,推动了中医药学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掘、研究、梳理和总结不同中医药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深化对中医药学术思想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发挥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创新。 认真梳理学术流派之间的学术关系。各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医学典籍、代表医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产生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联系,应梳理不同流派的学术特征,认识和把握不同流派传播过程中的学术关系。当代学术流派研究人员,应加强各个地域性流派研究的相互沟通。要整合流派资源,提倡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争鸣与交融,比较其内涵的相同性和差异性,使其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驱动力,促进中医药学术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 深入发掘学术流派的思想内涵。要站在文化与哲学的高度,深入挖掘不同学术流派的文化渊源和哲学思想,从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刻阐述中医药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促进中医药学术体系发展规律的研究,增强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凝聚力和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做好学术流派的学术创新。各学术流派具有相应的时空和地区背景,应把不同学术流派放在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认真梳理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学术传承、代表性著作、现代研究进展、临床价值、学术影响等方面。在对各学术流派进行多维、多重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时代的高度,阐述不同学术流派的创新特点,结合目前中医药学术体系建设的要求,促进中医药学术创新。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