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召开 坚持守正创新 抢抓历史机遇 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担使命起高峰
南阳加快推进仲景文化国际化、产业化、现代化 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开幕 签约投资364.41亿元
河南省备案制剂服务平台成立
洛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三个提升”
1
11 1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洛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三个提升”
 


本报记者 刘永胜  刘 旸  通讯员 刘晓飞  高 歌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洛阳市借助“国家医疗队”优势,采取“五平移+五延伸+一融合”合作方式,加快输出医院与项目医院同质化发展。
2023年7月1日、8月1日,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二附院)洛阳万安院区相继开诊运营。洛阳市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五平移”,即科学管理平移、临床技术平移、医疗质量平移、科学研究平移、教育培训平移;“五延伸”,即大学附属医院理念延伸、高精尖技术延伸、质控中心延伸、省市级实验室延伸、教育技术延伸;“一融合”,即医院文化融合的建设思路,并逐步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营管理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完善合作机制
实现同质化运营管理
2024年1月,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金乐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介绍,洛阳市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探索经济管理共享模式,打造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后勤综合管理平台。
中医(脑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以来,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由东直门医院整体托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三个院区、独立运营、统筹发展”的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已有近58名东直门医院专家进驻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工作,在专业技术、科研学术、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倾力引领。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也选派了59名医疗骨干赴东直门医院进修学习。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开展首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填补区域内空白;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DTB(患者进入医院到开通冠脉血管的时间)缩短至25分钟。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输入医院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已向西安交大二附院洛阳万安院区派出多人组成的管理团队,派驻呼吸内科、胸外科、消化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10余个重点建设专科高级职称专家60余人,采取长期驻院、短期交流、学术讲座、管理培训等形式,加快实现与输出医院在“医、教、研、防”等方面的同质化。在西安交大二附院专家的指导及参与下,西安交大二附院洛阳万安院区细化设置了肺小结节、慢性肺病、戒烟、哮喘、睡眠5个亚专科门诊,开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骨科、皮肤科等疑难罕见病门诊,开展疑难危重症病种54项;先后开展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支气管镜下冷热消融术等40余项新技术,其中20余项填补了豫西地区空白。
强化人才引进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2023年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传承工作室在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揭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院长高颖受聘担任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脑病中心主任。一年来,两位高端人才的引入,已帮助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名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2023年2月底,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林带领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医疗团队,为脑瘫患儿实施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
2023年7月,东直门医院派肺病科专家安鹏,帮助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肺病科团队,确诊了一较为罕见的“黏液表皮样癌合并肺结核”病例,成功找到导致患者发热的“元凶”。
截至目前,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了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62篇,获省医学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中医(脑病)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实现成果转化收益600多万元。成立毕利军教授工作室,引进河南省B类、C类高层次人才8人,填补了市属医院B类人才引进空白;柔性引进王永炎、徐林院士团队,成功举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新发展大会系列论坛。
 (下转第2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