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住山郎
(IP:123.12.177.236)
2010/3/26 15:38:00 |
董大夫你好:我儿子今年6周岁了.他的坏毛病让我们挺担心,前年春天是不由自主的眨眼睛.去年春天是鼻子.今年春天是嘴巴不自主的张.(前两年过了一段不知啥时侯不眨了).这是抽动症吗?该如何治疗?期盼你的回答.谢谢! |
【董大夫回复】
小儿抽动症,虽然是近些年来才被慢慢认识,但已经引起了广大家长及相关人士的重视。然而,即使这样,还是不能让患儿家长正确的给孩子选择治疗手段,起不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往往是待孩子症状较为严重时才选择就医,又因为找不到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感到茫然。
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往往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这些行为时以为是孩子淘气,没有在意,很容易被忽视病情,待症状严重时,在治疗上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初期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时,首先应带孩子进行确诊。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表现症状时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科学确诊:当发现孩子有眨眼、清嗓、甩头、伴有发声等等的抽动表现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的检查项目为微量元素检测、美国IVA检测、智商与记忆力检测,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检测。这样可更好的配合专家对患儿是否患有抽动症或多动症的确诊。
通过以上途径的检测,即可有效的判断孩子是否患的是抽动或多动症,在确认后即可进入治疗过程。
其次,要合理治疗:因为抽动症或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慢性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专家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方可见效。对于轻度患儿,发病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症状较轻者,在用药1-2个月左右疗效显著,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可根据专家临床诊断建议,进行巩固,避免复发;而对于重症者,一般为多部位抽动,病程较长者(一年或以上者),依专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1-2个月方可有效,治疗期会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一,需要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使症状得到控制或消失,并做好巩固。
在专家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应积极配合专家,不可对孩子打骂;不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尤其是不要在患儿抽动的时候注视患儿,这样会对患儿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患儿康复。合理的做法应该是: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
3、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
4、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5、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6、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7、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8、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9、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10、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11、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编辑本段引起小儿抽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惯性抽动的病因较多。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
(1)受惊吓,如突然受到狗的袭击,过马路时几乎被车压伤等;
(2)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常见的躯体因素有: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症。
美信医院专家组( 2010/3/26 16:25:00 )
|
|
|
|
|